簡單的清明節的作文
有次同事們閑聊時說到:這人啊,是不是年紀越來越大,心就會越來越硬,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冷漠,有時甚至冷酷冰涼到讓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心里一動,是啊,我似乎也有這樣的感覺。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是誰也無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沒有真正面對這些的時候,我想我們應該都是極少甚至不會去思考這些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的。小時候,我很怕有人去世,完全是出于本能的害怕,害怕鬼魂。村子里有人過世,我從來不敢去看,就是放過的那些鞭炮,我也不敢踩上面走過。有一次村里有個奶奶去世了,她家人把她的衣服、被子都堆在一起燒了,下晚自習從那里經過,我嚇得毛骨悚然,也只有撐著膽子裝著自然地從旁邊走過,可才走過那片灰燼,我就撒開腿,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飛跑,回到家,很久,心還在怦怦地跳。
對于爺爺,我沒有任何印象,爸爸說,他6歲時就沒了父親。一直到大學畢業,奶奶,外公外婆都還健在,所以,我對于清明的感受也還僅停留在那首婦孺皆知的詩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而至于路上的行人是如何的欲斷魂,我仍然無法感同身受。
后來聽到一句歌詞:要不是痛徹心扉,誰又記得誰。我有的也僅是愛情上的感受:因為痛,所以記得。但是,大學畢業后的三年,對于生老病死,對于清明的感受,我卻是有了切身體會。
因為,畢業后的三年,我連續失去了我生命中三個重要的親人:先是慈祥可敬的外公,然后是疼我有加的外婆和至愛的奶奶。那段時間,我陷在一種深深的悲痛和恐懼里,常常為人生的無常和無奈嘆息。然后,清明這個詞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也漸漸立體起來,凝重起來。
再后來,婆婆去世,這是我第一次直面親人的離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冰涼到心底的顫栗。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看到了骨肉分離的痛心摧肺,我感受到了緣份的短暫,我感受到了人生有來無還的無奈。
清明前一天,朋友跟我聊到:父母皆不在了,傷心欲盡,感覺自已也不在了。兔死狐悲,他們能走,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走的,為他們難過,也為自己難過,今年我葬花,來年誰葬我。
我安慰他說,不要太難過,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人生有限,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要懂得珍惜。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對已故親人的懷念。
他總是這樣多愁善感,總是這樣憂郁低沉。當然,他應該是個很重情的人,一個愛自己父母的人,一個愛自己家人的人,必定是個滿懷愛的人。百善孝為先,我認為沒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啊,清明,這是一個傷心的節日!
時近中午,大弟來電話了:“姐姐,我們已經到家了,要不要我去接你來吃午飯?”
一早起來就趴在網上的我,面對網海里彌漫的濃郁得令人忍不住要流淚的清明氣氛,似乎有很多話要在空間里傾訴,可坐得人都發麻了,結果一個字也沒擠出來。而頭晚又是熬夜很晚才睡,早餐都沒吃,人都發暈了,我對弟弟說:“不要來接了,我休息一下,下午我自己坐公交車回家。”
弟弟顯然覺得他們老姐有點不可理喻,但也習慣了,在他們的印象中,他們老姐就是個奇怪的人。
當然,下午時,弟弟還是來接我了。他知道,要等我回去,還不如他親自來一趟讓人安心。5分鐘的公交車,我也會拖成至少50分鐘的。
天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多了更多的感喟,添了更多的傷感。
簡單的清明節的作文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風俗有包青團和掃墓。
清明前一天,放學后我回到家里,看到媽媽和爸爸忙這忙那的。原來他們在包青團,我趕緊加入他們的隊伍中。
我先拿出面團,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取出其中一小段的面團揉圓,捏成一個小碗狀,像縫衣服一樣封住它的口,再放上葉子,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們把青團一個一個放入蒸籠里。過了十分鐘,一蒸籠的青團就好了。香噴噴的青團,饞得我直流口水。
到了清明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我們需要開車到目的地,路上的風景可真美。油菜花黃黃的。筍芽兒鉆出了小腦袋,有大有小,杜鵑花山上可多了,紅紅的,滿山遍野好像都在一片云霞中。我們攜帶者鮮花、紙錢。果食酒品和青餅等就出發了。
到達目的地后,我們開始爬山。一路上,我的鞋子上沾滿了泥土,可臟了。我們一會兒就爬到了半山腰,就快到了。可是,草都把路給遮住了。爸爸二話不說,拿起鐮刀就把草割了下來。路又能看得見了,我們一會兒就到了墓前。媽媽把東西放在盤子里,把盤子放在墓前的桌子上,桌子一下就被盤子給放滿了。我幫爸爸擺好鮮花,插上蠟燭。那爸爸呢,把我插上的蠟燭點上了火,又把紙錢給燒了,接著把酒給倒了。最后我們又一個個在墓前跪拜,希望祖宗在天堂那邊也過得好一點。我們懷著對祖宗的思念之情離開了。
又是一年清明節,這個節日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流逝,它所承載的意義和文化內涵將會代代傳承下去。
簡單的清明節的作文篇3
我們晚上才回到家,媽媽盡管很累,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但仍然去外面給我們故去的親人燒紙,帶上我們的祝福。因為媽媽知道,姥姥和老爺他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在另一個世界的村口處等候著我們的問候,聽聽媽媽給他們念叨一些我們的事,我們過好了,他們在九泉之下就會很安心。
通過這次爬山,我收獲了很多的知識,還吸取了教訓,看來爬山的樂趣還真不少呀!這個清明節我過的很快樂,雖然有點累,但我仍然很開心。“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清明節既是我們懷念故人的時候,也是我們出外踏青的好時節。今年的清明節又到了,學校也放假了,我和爸爸媽媽也要去祭奠我們的親人。
星期一的大清早7:00鐘,我和爸爸媽媽還有舅舅和舅媽還有哥哥一起前往商洛,去給親人們掃墓。舅舅開著黑色吉普車,帶著我們翻山越嶺去商洛。一路上,我看見很多人的手上都拿著黃色和白色的菊花,在路上等車。爸爸說:“他們肯定也是去祭奠自己的親人呢!”當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時候,我看見還黃牛在地里幫農民耕地,白色的山羊在地邊上悠閑的吃草。
我們到達商洛后,先去了三舅的公司,本來是等大家都集合起來后,一起去掃墓的,可是由于突然刮起了大風,天空中布滿了灰塵,所以就沒有讓我們幾個孩子去掃墓了,我們就留下來在公司里玩。過了一會兒我老哥家的孩子樂樂也來了,她是我的的朋友了,她比我還大3個月呢,可是還得把我叫姑姑了,媽媽說這就是“輩份”。我已經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沒有見我的好朋友樂樂了,我們都覺得樂樂曬黑了很多,老哥對我說,是因為樂樂他們開了三天的運動會,在外面坐了三天,所以太陽把她曬黑了。
簡單的清明節的作文篇4
清明節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節氣。這時候,天氣漸漸變暖,人們紛紛進行春耕播種。所以就有了“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諺語。同時,為了紀念逝去的親人,在清明這一天,人們要給已經去世的親人掃墓,緬懷他們。
今天,我和家人一大早出發,趕往陜西省中醫學校。那里是我舅爺的家。大家要在舅爺家集合,一起去給我曾外公和曾外婆掃墓。汽車行駛在路上,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仿佛上天也在思念它的親人,讓人感到格外憂愁。我看著窗外,在綿綿的細雨中,遠處的田地里開滿了雪白雪白的梨花,粉紅粉紅的桃花,還有金燦燦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很漂亮,也很壯觀!到了目的地,大家一起去掃墓。我們下了車,拿著帶來的燒紙和冥幣,來到了墓碑前。外婆拿了一條嶄新的毛巾把墓碑擦得干干凈凈,沒有說一句話,已經淚流滿面。大家在墓碑前擺放了供品,插了香。點燃香后,我們把報紙鋪到地上,給去世的曾外公和曾外婆下跪祭拜他們。接著我們開始燒紙、燒冥幣,帶去我們的思念,也讓曾外公和曾外婆保佑我們一生平安。
祭拜完后,我們清理好墓地,收起物品,離開墓園,踏上了回家的路。
簡單的清明節的作文篇5
清明節到了,我們四年級全體師生一起去烈士陵園掃墓!
一路上,我們激動萬分,穿過了幾條馬路,經過了幾所學校后,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如皋烈士陵園。
只見這里青柏環繞,哀樂低回,使我們對烈士肅然起敬。邁入園中,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紅十四軍軍長——何坤的雕像。只見他右手叉腰,雙眼嚴肅地凝視著前方,似乎在奮力大喊:“戰士們,沖啊!”看到這里,我激情澎湃,長途跋涉的疲憊感似乎一掃而空。
隨后,我們來到了三把槍的雕塑前,聽著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烈士們的英雄事跡。然后我們右手握拳,莊嚴宣誓:“傳承革命精神,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發奮圖強。”
隨后,我們邁進了烈士事跡陳列館,只見里面有金光閃閃,一筆一畫刻寫的烈士名字、無數犧牲烈士的頭像,遠看,照片如雨,想到有這么多戰士因祖國而犧牲,多么令人悲傷;那繳獲的日本軍隊的頭盔,上面沾滿了斑斑血跡;那缺了口子的軍刀,似乎在控訴著什么;最恐怖的要數虐待烈士的刑具,真是讓人觸目驚心……看到這些,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幅幅悲壯的畫面:烈士們冒著槍林彈雨的危險,奮不顧生,英勇殺敵,每個戰士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打敗侵略者!還我中華!
最后,踏著夕陽,我們走在回校的征程中,這時的路上,再也看到不到同學們說說笑笑的身影,聽不到我們不停的抱怨聲……這次的掃墓,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讓我們的精神得到了升華!烈士們,你們就安息吧!有我們在,祖國的未來必將繁榮昌盛!
簡單的清明節的作文篇6
歲月,能使稚嫩懵懂的女孩出落得亭亭玉立;歲月,能使年輕氣盛的青年蛻變得成熟世故;歲月,能使身強力壯的中年人變得白發蒼蒼……但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流逝多少年月,它洗不去的,只有愛……
平靜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片,涼涼的微風夾雜著稀疏的雨絲斜斜地落在我的肩膀,雨后濕潤的空氣混合著泥土清新的氣息,彌漫著菜花甜美的馨香。
我漫步在路旁,緊緊追隨著走在我跟前的奶奶。路過拐角,轉進一片開闊的田野。田野里,嫩綠的麥苗隨著微風輕輕舞蹈,調皮的雨滴偶爾蹦蹦跳跳地落下,與它們盡情的嬉戲玩耍;綠色的麥浪一波接一波蕩漾著,仿佛一汪碧水,泛著淺淺的漣漪。
奶奶徑直向前走著,輕車熟路地穿梭在搖曳的麥子中,她提著滿滿的兩只黑塑料袋,在麥田的盡頭處停下了腳步,我緊跟上去。幾株青翠的桑樹掩映著一處小小的土丘,豎著一塊古樸的青石板,板上的字跡有些磨損,模糊不清,我湊上前去,拂去上面的灰塵,默默念出上面的小字:徐氏阿林之墓。墓旁,幾叢不知名的黃花燦爛地開著。
這就是太公的墓了。我抬眼望望身旁立著不動的奶奶:她似乎有些失神,呆呆望著古舊的墓碑,嘴唇不知為什么竟有些顫抖,渾濁的眼蓄滿了淚水,天邊的夕陽照耀在她的臉龐上,連帶著歷經滄桑粗糙的皮膚,深深的溝壑,都柔和了不少。
“奶奶,該燒元寶了。”我不忍打斷她的思緒,但眼看天色愈發陰沉,還是忍不住扯了扯她的衣管,“天只怕馬上就要黑了。”
奶奶回過神,什么話都沒說,只是點了點頭。她半跪在地,解開塑料袋,把供奉的吃食在墓碑前一樣樣細致地擺好。我幫她點燃那一大包紙元寶——這是奶奶畫大半年時間忙里偷閑做下來的。細小的火苗只是躥了躥,便迅速地蔓延到了地上的整整一堆。炙熱而鮮艷的火吞噬了所有的元寶。被火焰包裹著的,不單單是元寶,更是奶奶對已逝親人深深的哀思與懷念。
奶奶與我站在一旁,安靜地看著火焰燃燒,明亮的火光倒映著石碑上方方正正的小楷,倒映著奶奶老淚縱橫的臉。片刻,奶奶含著淚,給我講起她與她父親的故事。
孩提時代的奶奶,與太公的關系最為親厚,太公也最為疼愛這個活潑可愛的女兒。奶奶極為眷戀太公,常對太公撒嬌,趴在他的肩上與他嬉戲玩耍。那時候的太公,不是他逝世前白發蒼蒼的老人,而是一位寬厚健壯的父親,他對女兒的柔情,無人不為之所心動。奶奶回憶說,小時候,她發燒發到四十度,太婆重男輕女,認為她離死不遠了,便索性不再照料她。是太公,是她偉大的父親,背著她的滾燙的身子,走了幾十里山路,把她背到了縣醫院。但即使她去了醫院,也經常嫌藥苦不肯喝,打針也總是放聲大哭耍脾氣,每每這時,太公總會耐心地哄勸她;無論他自己有多疲倦,也從不肯在奶奶面前顯露一分一毫。她病好了,太公卻連連休息了好幾天。
說到這兒,奶奶已經是泣不成聲,我也內心極為酸澀。打我記事起,太公便有老年癡呆,但他即使神志不清,對奶奶的好,也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奶奶無論大磕小碰,太公總是推著輪椅,第一時間趕到她的面前,緊張地詢問她怎么了;奶奶想吃什么,太公即使老年癡呆,身體不佳,也總是想第一時間替她尋來;就連他臨終前,第一掛念的也是奶奶——這個他呵護了幾十年的女兒。
火早已燃盡,留下的是一攤灰燼。我凝望著墓碑上“徐氏阿林”的字樣,心里猛然涌起一股敬意。在這冷清的清明節,這強烈的敬意,如同一團火焰,在我心中熊熊燃燒著,溫暖著我的身,溫暖了我的心。
在墓旁,我摘了一束明黃色的野花,撫摸著它柔嫩的花瓣與枝葉,我頭一次感到了花的生命力。我極其鄭重地將花束放在碑前,后退幾步,在墓前深深鞠了一躬。
臨走時,我扭頭一望,那樸素的黃花似乎還殘留著雨后的露水,在夕陽的照耀下,晶瑩剔透,熠熠生輝。
簡單的清明節的作文篇7
清明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一般都在4月4號至6號這三天。每到清明,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我們家鄉也不例外。
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清明節前夕,天空中是不是飄著小雨。小雨過后,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我們一家人座著車,去山上掃墓。一路上,成片的油菜花金光閃閃,酷暑之上漲出了嫩芽,禾苗、小草昂然挺立,梅、梨、桃花競相開放。到處洋溢著春的`氣息,四周一片綠色。
站在山腳,一堆堆鵝卵石堆積成了石山。我們爬上崎嶇不平的山路,腳下長滿了野花和野草。我們找到前輩和祖先的墳墓,先開始掃墓:把土堆上的雜草鋤掉,然后再向墳墓獻花、掛條。等一切都打掃干凈時,我們會燒一些紙幣。順此機會,我們還要磕頭保佑。我們以崇敬的心情來紀念前輩和祖宗,體現了中國人尊老的精神,表達了中國人對祖宗、前輩或偉人愛戴之情。
掃墓過后,我們還會四處拜訪親戚,歡聚一堂,大家團圓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上一頓飯,整個清明節圓美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