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作文350字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后,大地復蘇,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抬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于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于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于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墻縫、墻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抬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藥葫蘆,內裝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于墻壁謂之“辟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托著人們美好愿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二月二作文350字篇2
在我們富饒的清徐縣城里,有一個在萬物復蘇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后,大地復蘇,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抬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于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于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于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墻縫、墻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抬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藥葫蘆,內裝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于墻壁謂之“辟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托著人們美好愿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二月二作文350字篇3
北方二月二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云布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
春龍節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
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歷二月以后,"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二月二作文350字篇4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是二月二的一大傳統。今天,我就去剪頭發了。
我非常討厭剪頭發,因為剪完了我很難看,但媽媽說:“兒子,你今天必須剪頭發!”我說:“我就不剪!”
媽媽見對我施硬的不行,就施軟的,說:“兒子,你一年級時頭發更短,也不難看呀!”
媽媽對我軟硬兼施,我實在招架不住,只好去剪頭。
到了理發店,我先洗了頭。水從頭上落下來,我感覺頭發都在流淚。
過了一會兒,開始剪頭了,理發師拿了一把梳子和一把剪刀,先用梳子把頭發捋起來,然后用剪刀剪掉,我仿佛聽見頭發在喊:“救命呀!救命呀!”理發師不停地重復著這個動作,過了一會,理發師放下了手中的兩個“惡棍”,我剛想慶幸:終于剪完了!理發師又拿了個電動剃頭刀,我暗暗叫苦:怎么還來呀!
理發師把電動剃頭刀打開,剃頭刀嗡嗡地叫著,似乎隨時準備來“吃”我的頭發。這“破東西”的速度是剛才的好幾倍,我的頭發就像一群綿羊,而那“破東西”的速度是剛才的好幾倍,我的頭發任它吃。我想:你這“剃頭刀”,無名鼠輩,有啥資格剃我頭發?
過了一會兒,剪完頭發了,我一看地上,滿是頭發,那些頭發就像一群殘兵敗將,讓我不忍心看。再一照鏡子,啊!這簡直太難看了!從今天起,我發了個誓:以后不到萬不得已,我再也不剪頭發了!
二月二作文350字篇5
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節日二月二。它又稱為龍抬頭、春耕節、農事節。如《史記。律書》中所說:“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講的二月二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節令的反映,標志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溫度逐漸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在唐宋時期,二月二卻被稱為“挑菜節”。那時的文人是非常關心,這么一個重大的節日,詩人們紛紛擼起袖子上陣,留下了寶貴的節慶資料。蘇軾寫下了:“拄杖閑挑菜,秋千不見人。殷勤木芍藥,獨自殿余春”的優美詩句讓世人傳頌。
二月二也有許多風俗,最重要的是剃龍頭。剃龍頭主要是來自一個錯誤的說法,特別是北方人,說是“正月剃頭死舅舅”,其實是:正月剃頭思舊,那么理發的時間就只能推到二月了,因為初一、十五在人們意識中是大事不宜,俗話說“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那最早的日子只能是二月二了,正好還是“龍抬頭”,理完發也讓人感覺煥然一新。
關于二月二的民間諺語非常多,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二月二,龍抬頭,春雨下得滿地流。霹靂一聲驚天地,怎知龍王心里愁。”這其中有一個神話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與龍母非常想要一個女兒,終于心想事成。長大后的龍女不想呆在龍宮,想去人間體驗生活,于是龍女來到人間,決心幫助人類,終生在此,壽終正寢。人們為了紀念龍女,便修了龍女廟,并且每年二月二去祭拜她。龍母每年也會在這天浮出水面,抬起頭望向龍女廟的方向痛哭,她得哭聲變成了雷,淚變成了雨,在二月二滋潤萬物。
在二月二這天,媽媽教我炒黃豆,因為炒黃豆跟爆米花一樣都是龍抬頭的傳統習俗,它象征金豆開花,萬事如意,看看我炒炸了黃豆,是不是很像呢?
此刻,我希望用我做的炒黃豆,祝愿我的祖國:面對疫情,早日治服病毒,二月二,龍抬頭,紫氣東來好兆頭。
二月二作文350字篇6
二月二,龍抬頭
我國民間傳說,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此后,地上的雨水會增多,民間就成這一天是“春龍節”。關于這個節日,民間有這樣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太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很想再有個公主,以為那時候的人都覺得兒女雙全才是幸福的事,東海龍王也不例外。
不久,東海龍王的心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就給了龍母一顆仙丹吃。沒過多久,龍母就再次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龍母分娩了,果然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東海龍王這才興高采烈起來。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每天東看著龍宮的五光十色,珠光寶氣,她覺得厭倦極了,就渴望去人間尋求真正的幸福。當母親的當然知道女兒的心思,龍母就勸公主說:“乖女兒啊,咱們龍宮里生活如此幸福,無憂無慮,要什么有什么,你為什么想要去人間呢?”可是公主已經下定決心去人間看看,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知道即使挽留,女兒也不會留下的,值得悄悄把她送出龍宮,還給她佩帶了一個錦囊。龍公主依依不舍的告別了母親,離開東海,飛過了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一座大山下,扶危濟困,幫助了好多貧困的窮人。最后嫁給了一個人間的青年小伙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時龍宮卻亂成了一鍋粥,龍王知道女兒出走的事情后,非常惱怒,天天發脾氣,搞得身邊的人心驚膽戰,他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沒法出宮,有天天想念女兒,所以每到陰歷二月初二那天,龍母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朝著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龍母的哭聲變成了雷聲,留下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從此,每到農歷二月初二這天,天上的雨水就特別多。
二月二作文350字篇7
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旳龍王抬頭旳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旳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歷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后,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里旳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旳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農民告別農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國民間旳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旳話,那轟轟隆隆旳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廣泛旳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旳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依據氣候規律,農歷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旳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旳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旳習俗。
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于奕正、劉侗旳《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旳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云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蠢動,疫病易生,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旳蟲子,目旳在于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旳蟲子,目旳在于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
二月二作文350字篇8
今天是農歷的二月二,人們都說:“二月二,龍抬頭。”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是和古代天文學有關,每年二月春分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晚上上完美術課已經7點了,我和媽媽急急忙忙地來到民主路上向市政府走,這時路上已經有很多人了。我們到了京都崗那就不能往前去了,于是靠邊站了下來。在我和媽媽的前后左右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人潮如流。
這時候,焰火已經開始放了,我看一種焰火正出神,另一種又把我吸引了,它們有的像蝴蝶飛舞,有的像金蛇直沖云霄,有的在天空中像一顆心??????我最喜歡的是那蝴蝶形的。在我剛到的時候,它就剛出現過一次,我就喜歡上它了!它先是出現一個蝴蝶的身體,然后兩個翅膀再出現,可是它來得慢,去得快,一下子就沒有了!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它只出現過一次,很漂亮。隨著一聲巨響,天空中出現了幾個字母,好象是:I LOVE YOU !那煙花五光十色,五彩繽紛,看得人眼花繚亂!也有普通的煙花,它是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菊花,好看極了。突然,我看到一個大瀑布從天而降,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看見孩子們在焰火的海洋中高興得手舞足蹈,大人們也已笑得合不攏嘴。煙花放了半個小時,最后還是結束了。人們談著,笑著,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民主路上又顯出了夜晚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