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再次回顧所讀的內(nèi)容,并加深對書籍中的情節(jié)、人物、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好的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1
從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毅力也是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是一種積累。荀子有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毅力,它的表現(xiàn)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力量,有了毅力,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而會更堅強地去面對。
這本書主要寫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小時候的生活十分艱苦,不是被母親責罵,就是受神父冤打。但他憑著毅力,仍然堅持生活,并立志要從軍。保爾?柯察金長大后,終于實現(xiàn)了他的志向——當一名軍人。從軍期間,受到了老一輩的栽培和教育。自身又長期實踐,他憑著毅力,在勞動、戰(zhàn)斗、工作各方面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終于鍛煉成具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zhàn)士。他把整個生命和所有精力毫無保留的地奉獻給世界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努力使世界和平!這種精神是多么可貴啊!如果保爾?柯察金沒有憑著毅力,他怎么可能煉成一個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zhàn)士呢?
讀了這本書,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是對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響的。就拿這本書的主人公來說吧,他一生的命運非常坎坷,然而他憑著什么讓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像他這樣,十幾歲就立足沙場,奮勇殺敵,在沙場上,他被砍了好幾刀,仍然大難不死,為什么呢?還是因為毅力,年輕的他后來疾病纏身,但他依然忘我的工作著,有休假的機會仍然工作著,毅力真是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啊!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遇到困難,只要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就會發(fā)覺,我們也是有毅力的。人的一生很精彩,有著酸甜苦辣,也有離別時的傷心,不然,怎么會有重逢時的喜悅呢?在我們的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永遠是不可能的——從古自今,有哪一個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呢?沒有,他們都是在挫折中鍛煉了自己,使自己成為千古佳話。我們不要以為當一名作家寫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為在寫書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只有這堅強的毅力才能夠克服這困難和挫折。例如: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的時間,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30年,司馬遷編《史記》歷史用了20多年……古今中外,有誰能夠一步登天呢?
毅力也需要堅持,在堅持的同時也需要毅然斷然的決斷,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對考驗能斷然初之,又有利于持之以恒。為什么說毅力也是成功之本呢?因為,只有堅強的毅力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挫折,才能獲得成功,所以堅強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內(nèi)心有了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知道了我應該做什么!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2
聽窗外的雨聲滴滴答答,彈奏出一首有旋律的樂章;聞遠處的香樟挺立,散發(fā)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氣味;感受遠方吹來秋風習習,吹拂額頭有一種母親般溫暖的感覺;看手中的小說名著,那泛黃的紙香油墨的清香讓我不得不沉醉其中。
這是一本名為《愿風裁塵》的書,或許它并不出名,但是我認為這本書的真實性打動了我。
書里有這么一句話∶“讓人最無法接受的,就是父母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讓我們忽略了的日與夜里,他們一秒一秒,隨著時間滴滴答答地衰老下去。然后無數(shù)個滴答聲過去之后,他們就平靜而無聲得離開我們。”我想,現(xiàn)實真的是驚人的相似。我覺得父母的愛真的像一盞小夜燈,你并不是特別在意是否有它的存在,但是在你一個人的時候有特別希望有他的陪伴。因為他們往往在你們看不見的地方照亮你心底的孤獨和恐懼。
那一天天氣晴朗,艷陽高照,吃完早飯的我打算去學校,媽媽為我默默地打開了家里拿到鎖上的門,見我收拾好桌子上那些狼狽的作業(yè),就小聲地說∶“孩子,天氣預報說今天可能會下雨,帶把傘去吧。”或許是起床氣還沒消吧,我本來打算吼一聲∶“大晴天的怎么可能會下雨,真是杞人憂天。”但是我沒有。我看見遞給我雨傘的那雙手已經(jīng)長滿了厚厚的繭子,雙眼下松塌的皮膚上爬滿了皺紋,時間真的把我眼前的這個人的青春耗盡了許多,可是不管怎樣變,那雙眼睛依舊熠熠生輝,笑顏如花。我接過雨傘把它放在書包的側(cè)口袋,我告別了媽媽,轉(zhuǎn)身就走了。我用余光瞥了一眼,媽媽又默默地把門帶上了。走到樓梯間的時候,風云驟變,天空像變臉似的,太陽一下子就被覆蓋了,這一切真的太突然了,豆大的雨滴像機關炮一樣打入地里。我撐起雨傘,真慶幸當時我沒有譽媽媽反駁,轉(zhuǎn)念又想,好像媽媽每一天都讓我?guī)в陚悖呐聸]有下雨也徽叮囑我?guī)в陚悖孟衽挛伊軡袷堑摹N疫@個人吧做事特別馬虎,但是每一次馬虎都有媽媽在我的背后幫我記下那些我忘記的事,即使每一次她都會說我馬大哈,但是她真的沒有嫌棄有我這么一個孩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郭敬明,這本書記錄了他的少年時代所經(jīng)歷的的那些風風雨雨。自己辛辛苦苦寫出的書,被廣大媒體稱之為是抄襲的,在飽受社會輿論的情況廈,它依舊處變不驚,每天陽光樂觀地面對新的一天。我想或許每一個人都應該比擁有這樣的精神品質(zhì),不為眼前的苦難所擊倒,一直這樣堅持下去,或許你還可以收貨意想不到的驚喜。
愿風裁區(qū)每一粒塵埃,愿靈魂抵達記憶的盡頭,愿一切浩瀚都歸于渺小,愿每身孤獨都擁抱共鳴,愿衣襟帶花,愿歲月風干。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3
有不計其數(shù)的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復雜的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的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的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的呼嘯。
年少輕狂的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的凱瑟琳相愛,卻在復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愛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余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了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為最后的贏家,希斯克利夫?qū)σ矡o法逃脫他死于愛的夢靨。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的確,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為一種樂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凱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為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的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并且飽含著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們之間那場因為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愛情。
《呼嘯山莊》是一部漩渦似的小說。在《呼嘯山莊》里,作者以全部的心血鑄造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漩渦中的矛盾結(jié)合體。希斯克利夫在漩渦里掙扎于生命和愛情,而我們,每一個讀書的人,在這個漩渦里掙扎于對主人公的無限的熱愛和仇恨。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酷愛情的余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莊的后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愛情,它幸存于復仇的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愛情的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的最后的美好想象,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里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的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后,真正為之動容的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綿綿遺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著石楠的荒原上,萌生著、鋪陳著、燃燒著、呼嘯著,滾滾而來……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4
名著《簡愛》講敘了一個名叫簡愛的女孩的故事,她沒有爹也沒不娘,過著貧苦的生活。可她堅信:雖然我不能夠選取財富,但我能夠選取人生!她努力的學習工作,努力地生活最終擁有獨立的財產(chǎn)和心愛的人。一幕幕的情節(jié)都催人淚下,使人更加堅強。我開始懂得了人生的真諦。我試著勇敢堅強地生活,盡管很辛苦很忙碌,也有時很拼命,卻充實完美。
女主人公簡·愛從小失去父母,寄養(yǎng)在舅母里德太太家里,那時小小的簡·愛不明白為什么自我百般努力去做個好孩子,仍難以討舅媽的喜愛。她為此迷茫,痛苦,之后,她得知有個進學校的機會,便努力為自我爭取,盡管這意味著10歲的她將孤身上路,獨自奔赴渺茫的前途,但對學校和對新環(huán)境的渴望讓她不再畏懼,是勇氣為簡·愛贏得了人生的第一次轉(zhuǎn)機。
簡·愛所上的羅沃德慈善學校實行所謂懲罰肉體,拯救靈魂的殘酷教育,生活及其艱苦,但簡愛忍耐了下來,努力學習知識,結(jié)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段生活給了簡愛豐富的才學,也奠定了她堅持一生的簡樸生活方式和純真的思想境界。
畢業(yè)后的簡再次鼓起勇氣迎接新生活的挑戰(zhàn)。她應聘到桑菲尓德莊園當家庭教師,在那里,她感受到了愛的力量。不一樣于平等、溫暖的友情。這份突如其來的感情以往因為兩人地位的懸殊,讓簡·愛既興奮又焦慮,但她相信在真愛面前,地位和虛名都不值得一提。然而命運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就在簡·愛答應了羅切斯特先生的求婚時,一樁隱瞞了十五年的秘密使婚禮成為泡影,感到被欺騙、被剝奪尊嚴的簡痛苦萬分,毅然出走異鄉(xiāng)。
最讓人感動的還是當她回到桑非爾德府,發(fā)現(xiàn)那里已成了廢墟,聽說羅切斯特為了救別人被壓斷了一只胳膊,眼睛也瞎了時,她不顧一切地找到羅切斯特,去安慰他,照顧他,還毫不猶豫地選取了他,跟他幸福地生活在一齊。多么純潔、多么高尚的感情啊!
整本書寫的就是簡愛一個灰姑娘的人生經(jīng)歷。一方面,她在追求自我的幸福,不甘心命運的安排;第二個方面,她又在捍衛(wèi)自我的人格和尊嚴。這個故事,能夠說是一個灰姑娘的的奮斗史。她在追求一個基本的權利:平等。
名著《簡愛》這本書還告訴我們依靠自我的正直品德和聰明才智,只要堅忍不拔地艱苦奮斗,勇往直前,是能夠沖破重重險阻,到達自我的目的的。簡愛的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正直善良的品質(zhì)讓我敬佩,不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嗎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5
《封神演義》是許仲琳、李云翔著于明代之作,以商周易代,武王伐紂為歷史背景。本書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歷史演義,只能視為一本發(fā)揚思想的神怪小說,即為“神魔小說”。其實。這是一本集歷史與神話,集涵養(yǎng)與精神并集神佛與妖魔與一體的好書。讀完這本書,我仿佛就穿越回了那一段兵荒馬亂,金戈鐵馬的年代。
本書最令我痛恨的人物是商紂王,他是一個貪得無厭,寵幸小人,喜好酒色之人。他不聽忠良的諫言,造蠆盆滅忠良,首創(chuàng)炮烙之刑。他還搜刮民脂,斂財建鹿臺,不理朝政,十分昏庸。本書以紂王的形象警示后人,不得貪心,要接受別人的勸告與教導,為官者,也要與老百姓一視同仁,同甘共苦,更不能在生活本來就不寬裕的老百姓身上搜刮,使他們原本就清苦的生活雪上加霜。當武王與姜子牙率軍攻入朝歌,紂王在鹿臺投火自焚,真印證了“惡有惡報”這一說。
好書,往往能用寥寥幾筆,勾繪出一幅動人的場面。《封神演義》亦是如此。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臨潼關》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壯觀的神戰(zhàn)畫卷。這一回寫得驚心動魄,激動人心,用無數(shù)個動詞和比喻、形容,連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這場激烈的血戰(zhàn)。同時,還排比了多種武器,戰(zhàn)斗激烈的程度可見一斑,真可謂“玉虛門下一干如獅子搖頭,狻猊舞勢,只殺得山崩地塌。”(書中原文)雖說本書是文言文,但就算隔著這一層,我們?nèi)匀豢梢钥缭綍r空,來到臨潼關,窺見這一場震天動地,天昏地暗的戰(zhàn)斗。
雖然這本書主要贊揚了懲惡揚善的英雄主義精神,但同時也批評了一些不積極的倫理觀念。令我唏噓的是第十四回《哪吒現(xiàn)蓮花化身》,文中少年英雄哪吒,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竟追殺其父李靖。這對于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來說,實在是不符“百善孝為先”。更令我驚訝而氣憤的是最終姜尚封神之時,竟只從天命,將不管正義與否的全部人物,全搬上了封神臺,乃至助紂為虐的奸佞小人也在封神榜上有一席之地,又只是一味的贊頌明君。這一點也大大削弱了本書的積極意義。從這兩回,我又學到了兩個道理:一是孝敬長輩,兄弟和睦;二是不能遵崇命運,更要敢于同命運抗爭。
不管是褒是貶,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這本書不僅打動了我,更在民俗、民間信仰中都留下了其影子。這本書的藝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讓我們一起,多讀好書,多讀經(jīng)典,品味其中的妙處。這時候,我終于從戰(zhàn)火紛飛亂世的年代,穿越回到了今天。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6
有個地方,有夢不盡的杏花春雨,英紅柳綠,更有望不斷的輕煙裊裊,流水人家。那個地方到處是溫婉的山,柔情的水,紅墻黛瓦,烏蓬歌遠。云霧悠悠地如炊煙一般山水間緩緩升騰,直到月落烏啼霞滿天,直到江楓漁火對愁眠,一閃燈花墜,卻對著琉璃火。
他雖可悲,但卻完美。他雄厚的家世,他橫溢的才華。他高朋滿座,他官職顯赫……只怪天意弄人,他美麗的妻子在如花一樣的年華里猝然而逝,而他,也在風華正茂之年撒手人寰——這就是清俊不凡的納蘭容若。
孤燈西風里,隔著時光簾幕,我試著觸摸你的寂寞。西花園內(nèi)的海棠開了又謝,淥水亭畔的紅蓮如霞似絹。而你如山峰一樣靜默的神情,依然讓世人怦然心動。
這是我讀了《納蘭詞》后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意象,細膩的筆觸,溫婉的訴說,對生活、對生命的慨嘆有如山溪的清泉一般,清澈,卻又帶點青澀。
我們在喟嘆世事無常的同時,又可曾想到,其實這也是生命的一種過程?因為有困難甚至磨難,生命路上的歡歌笑語才更彌足珍貴。正如歌中唱到的:“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苦難的洗禮,又怎么會有“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嘆息?
也許作為凡人,我們有太多的感傷、太多的惆悵。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一直困在悲傷中,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明白?或許紙筆更懂得他,文字最能道出他的心聲。任時光荏苒,納蘭的詩詞依然在歷史的長河里翩翩起舞,在浩瀚的詩詞海洋里濤聲依舊,這不正是他對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喁喁私語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假如人生永遠像初次見面一般,那該多好!一切都保持著最初的好奇和新鮮狀態(tài),那些躊蹉滿志的初生牛犢總是那么朝氣蓬勃,那些羞澀的欲言又止有許多種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瑩剔透,像朝陽般明亮燦爛。可惜的是,時光易逝,誰都抵擋不了光陰的利箭,瞬間的刻骨銘心,也只能歸于長久的風輕云淡,如此,又奈何?
在《納蘭詞》里,我最喜歡的便是那首《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假如人生永遠像初次見面一般,那該多好!一切都保持著最初的好奇和新鮮狀態(tài),那些躊蹉滿志的初生牛犢總是那么朝氣蓬勃,那些羞澀的欲言又止有許多種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瑩剔透,像朝陽般明亮燦爛。可惜的是,時光易逝,誰都抵擋不了光陰的利箭,瞬間的刻骨銘心,也只能歸于長久的風輕云淡,如此,又奈何?
長路漫漫。在這無盡的人海中,我們會遇見誰?錯過了誰?觀賞到哪些美景?又錯過了哪些佳境?但是人生之路,駐足思考只是暫時的,更多時候我們只能在跋涉,在途中。
納蘭喜歡用筆敘寫他的故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這,正是我喜歡他的緣由。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7
剛開始讀《月亮與六便士》覺得讀不下去,說是故事,情節(jié)并不夠跌宕起伏,說是傳記好像也沒有傳奇人物該有的色彩。所以,像我這種讀慣小說,追求故事情節(jié)的人很難耐下心去看。但最后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帶給我們更多思考的著作。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是以法國后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小說。它講述了本來家庭和諧、工作穩(wěn)定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突然有一天決定拋妻棄子,遠走異國他鄉(xiāng)學習畫畫。
作者沒有寫故事的`主人翁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連他的妻子斯特里克蘭夫人面對丈夫的行為也驚慌失措,沒有察覺任何征兆,或許真正的原因只有斯特里克蘭自己知道。
斯特里克蘭放棄舒適的生活來到巴黎,住在一個簡陋、臟亂的房間里。即使他每天沉迷畫畫,盡情的創(chuàng)作,可是他的作品并沒有得到多少認可,除了一個人,德克·斯特洛夫。
斯特洛夫和斯特里克蘭一樣熱衷于畫畫,并且總是能精辟、絕妙的評論一幅畫作,但是自己的畫作水平卻始終得不到認同。他是唯一一個真誠贊賞斯特里克蘭畫作,無條件支持他的人。即使斯特里克蘭無情的搶了他的妻子、無數(shù)次嘲笑他、諷刺他、侮辱他的畫作,最后他依然選擇原諒斯特里克蘭,因為他認為斯特里克蘭是最偉大的畫家。他曾經(jīng)說過:“一百年以后,如果還有人記得你和我,那是因為我們認識查爾斯·斯特里克蘭。”
最后事實證明斯特里克蘭確實一個天才,他開創(chuàng)了藝術的新時代,這在他死后得到了極大的認可。
在斯特里克蘭輾轉(zhuǎn)來到他最后的棲息地,在這里他找到他夢寐以求、喚起他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的地方,塔西提島。
“有時候,一個人偶然來到某個地方,他會神秘的感覺,這正是他始終懷想的棲身之所。這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他會在這從未見過的場景中,在他從不認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就好像他生來就熟悉這一切。在這里,他終于有了著落。”
在這里他深居山林,有善良的阿塔陪伴他,照顧他。從此他可以沒有任何顧忌的(雖然他從來也不會顧忌任何事)的進行他的創(chuàng)作。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
很多人會覺得斯特里克蘭沒有感情、說話做事討人厭、對物質(zhì)生活沒有任何要求,就像是沒有生命的機器,這個機器活著的唯一理由就是畫畫。
但他是天才是無疑,他畫畫不是為了成名獲利,他只是有一種輸出的欲望,為了表達心里的想法而創(chuàng)作,是一種極致單純的創(chuàng)作。就像文中他自己說的那樣:“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沒關系,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斯特里克蘭是被上帝選中的人,上帝通過他的手讓世人看到美。
“有時候,我想去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孤島,在那里,我可以住在無人知曉的山谷中,四周不知名的樹木環(huán)繞,寂靜無聲。在那兒,我想我可以找到我想要的東西。”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8
“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大文豪魯迅對《史記》這一經(jīng)典名著的稱贊,《史記》無愧與這個稱贊。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共二十六史。《史記》正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史書中的地位無可替代,而太史公司馬遷也因這本書而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史記》主要描述了從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及其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這其中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有破釜沉舟,一代英雄項羽;有統(tǒng)一六國,功大于過的秦始皇;還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他們都仿佛出此刻了我的眼前,太史公極高的文學素養(yǎng)讓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不禁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就像回到了那段滄桑的歷史中。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多少英雄逝去。在《史記》中,我最敬佩,也最印象深刻的一對人物,正是廉頗和藺相如。剛開始時,因為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下了大功。廉頗認為他只是呈口舌之利而已,居然地位比自我高,所以很是不服,藺相如怕和他產(chǎn)生矛盾,就總是躲著他。之后,廉頗明白了藺相如的良苦用心,就背上荊條,向他請罪。他們最終成了好朋友。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呢撉G請罪的故事。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僅僅感慨萬千:如果藺相如沒有讓著廉頗,而是跟他爭斗,廉頗如果沒有知錯就改,而是顧及面子,不像藺相如認錯的話,那趙國早就衰退了。由此可見寬容大度和知錯能改有多么重要。在生活中,如果別人犯了錯誤,我們應當寬容他,原諒他;而如果我們自我犯了錯誤,就應當知錯能改,像別人承認錯誤。有一次我弄壞了別的同學的東西,同學不明白是誰干的,大發(fā)雷霆,可是我沒有猶豫,毅然向他承認了錯誤,他也原諒了我。試想,如果我沒有向他承認錯誤,我有可能就失去了這個朋友。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太史公雖然被施了宮刑,但他仍然自強不息,奮發(fā)圖強,以頑強的毅力,
就像鳳凰涅盤重生似的,不破不立,他忘記了屈辱,最終完成了《史記》這一不朽的經(jīng)典。他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讀著《史記》,淡淡的油墨芳香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品讀《史記》,回味無窮。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9
喜歡讀余秋雨先生的書,先生總是將自我獨特的見解溶于文字中,領導讀者理解問題,思辨問題。先生的文字邏輯性強,見解獨特,含義深刻。每讀一次都會讓我深深地震撼。
《文化苦旅》這本書介紹了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古跡。但你千萬不要所以認為讀余先生的書會心曠神怡,簡便自在。整本書還沒讀完,我就已經(jīng)被民族意識喚醒后的沉重與悲哀壓的喘可是氣來。在我們欣賞歷史留給我們的有形“著作”——古跡時?誰又會去潛心探究這一處處古跡背后到底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運其妙筆,給我們的心靈寫下了“震撼”兩個大字……
曾在網(wǎng)上看過這樣一句評論:余秋雨以歷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余秋雨先生憑借自我豐富的文史知識功底,優(yōu)美的文辭,引領讀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長河中。是的,他的這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個讀者的腦海里。有人說,中國散文的天空星光燦爛,而《文化苦旅》是一條河系,其中每一顆星星都散發(fā)著一種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測的力量。有人稱他是本世紀最終一位大師級的散文作家,是開一代散文新風的第一位詩人。這些話道出了我的心聲。我之所以要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是想要表達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展現(xiàn)給我們那一處處古跡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喚醒我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讓銘記我們歷史的教訓!
《文化苦旅》這本書在告訴我們中國古代歷史的同時,告訴了我們更深一層的道理。
跟隨作者走到書中,我們不得不因那歷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現(xiàn)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舊壯觀,石像。壁畫依然不言。跟隨作者靜看著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著敦煌千年的變遷。千年前的一次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日,那神秘又充滿意義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麗而是一種人性的。深層的蘊藏。
“報紙上說我書寫得簡便瀟灑,其實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種很給自我過不去的勞苦活,一提筆就感到年歲徒增,不管是春溫秋涼,是大喜悅大悲憤,最終總是要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回歸于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千年之前的那場浩劫,絕不能只是過眼云煙。我們要吸取教訓,將文化的精神永貯于華夏大地!
合上書卷,走向窗前,看著流動的車潮和人群,每每,處處不在宣泄著一種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們真應當去遼闊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體驗……釋放自我那涌動著滿心。滿眼。滿腦的渴念……
讀名著一千字讀后感篇10
方鴻漸被趙辛楣說,不討厭,卻沒有用處。我認為他還是很可以的,只是愛的不堅定,有憐香惜玉的情懷,骨子里確是愛情懦夫。
父親是鄉(xiāng)紳,受親家資助出國留學,回來后在親家銀行工作,后因與周夫人置氣,至三閭大學教書,又由于趙辛楣送的書中有共產(chǎn)主義的書籍,被解聘,回上海后,在報館工作,因不滿日本人對報社的控制,辭職。
購買的博士學位歸來,這成為他一生的心里負擔。
在周家工作時,日子應該還算滋潤吧。期間還和蘇文紈有過交流,只是方鴻漸感覺自己和她是倆條不會相交的平行線,此時的蘇小姐是愛著方鴻漸的。然而此刻的方鴻漸喜歡唐曉芙,唐是一個灑脫的人,不會真正喜歡方。
如果沒有唐小姐的出現(xiàn),方鴻漸大膽向蘇小姐求婚,會是一種什么結(jié)局。那樣,方還會在周家工作?會和蘇小姐就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嗎?
方從周家離開,我想是必然事件,只是和蘇小姐的鬧翻,加快了這一進程。方骨子里是不愿受委屈的。還是頭太鐵?
蘇小姐和鴻漸在一起,未必會幸福,做情人還可以。做老婆的話,估計也會被生活所累。
在三閭大學教書時,其實混的還可以吧,被解聘,只是因為辛楣送給他的書中有共產(chǎn)主義書籍,與他為人處世的方式關系不大,期間被孫柔嘉追求。被解聘后,和孫小姐結(jié)婚,孫與方一起回了上海。在回上海后,夫妻倆吵吵鬧鬧,與打情罵俏差不多,說實話,我認為他們倆非常般配。至于故事的結(jié)局是,矛盾激化,方小姐去了姑母家,留下方鴻漸在一個凌亂的房間里默默傷神。
要是讓我給寫個結(jié)局的話,方鴻漸睡完一覺后,穿著一身整潔的衣服,取了一些錢,買點早餐,整理一下頭發(fā),呼吸著新鮮空氣。去電報局謝絕了辛楣的好意。買了些水果,叫了一個人力車,去孫小姐的姑母家了。然后在姑母家吃了頓飯,說著自己不該不通知孫小姐就把工作辭掉了,以后要什么事都和他商量。孫小姐還在討價還價說你打了我。鴻漸說,那不是打你,只是當時在氣頭上,只是推了一下。孫小姐不依不饒,最后,鴻漸說是他不好。姑母也自知以前不該太插手他們的事,這時就從中調(diào)停。飯后,他們又說了下鴻漸的工作事宜,鴻漸說不去重慶了,姑母表示替鴻漸介紹,鴻漸表示感激。然后,鴻漸就把孫小姐接回了家。
孫小姐在離家后,也在希望鴻漸能服個軟,來接她。經(jīng)過一夜的思考,對以前將家事總是報告給姑母的事也感覺不妥。以后不能這樣了,雖然和姑母關系好,可是畢竟是方家的太太了。前不久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懷孕了,只希望鴻漸能早早來接他。孫小姐流著淚睡著了。第二天一早,李媽就急匆匆的叫醒俗孫小姐,說方先生來看你了。曉芙聽后高興的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