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古詩詞常考句子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拢黄聒f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4.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姜夔《揚州慢》)
5.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
6.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盾髯?quot;勸學》
7.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
8.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盾髯?quot;勸學》
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盾髯?quot;勸學》
1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盾髯?quot;勸學》
11.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
12.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折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13.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
14.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16.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潛《歸去來兮辭》)
17.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潛《歸去來兮辭》)
18.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9.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2016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2016
2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2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2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2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2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2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2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3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高考語文部分必背古詩詞
1、關雎(詩經·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yōu)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蒹葭(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3、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4、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學習高中語文的技巧
文言文方面
更加注重實詞的積累與虛詞的靈活使用,特殊句式的掌握也加大了要求,強調對文章結構事件的梳理,以及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
你除了要讀懂。你還要:能分析;能概括;能評價;能推斷。
比如:寫人的你要知道人(誰)事(干嘛了)論(后人對他的評價);議論的你要知道事與理;寫景的你要知道景與情。
學習策略:抄一遍,再背一遍。
這篇文言文講的是什么?(對應上面的能概括)
文章涉及的虛詞實詞都弄懂了?(對應上面的能讀懂)
一詞多義,特殊句式都弄熟了?(對應上面的能分析)
是不是對人物熟悉到能放進作文理當素材了?(對應上面的能評價、推斷)哪做不到,就去補哪,做到了,這篇文章就算過了。
作文方面
初中寫作多以寫記敘文為主,而高中語文寫作則以難度更大的議論文為主。高考語文作文占卷考的50%的分數(shù),你說重要不重要!要邏輯清晰,也要寫出真情實感,日積月累很重要。
學習策略:多讀評論文章,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多看經典名著,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豐富語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蘊;多練習書寫,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卷面的清爽才能拿高分。
古詩詞方面
高中更加注重對詩中意象與意境的理解,能夠從多個角度地去鑒賞分析古詩詞。
學習策略: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
3.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高中語文提分的技巧
一、修辭手法的作用
一方面是它本身的作用;二是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二、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xiàn)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