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散文 陶俑
賈平凹的創作和研究貫穿至今,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時代大潮沖洗下的歷史印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賈平凹散文 陶俑,以供大家閱讀。
賈平凹散文 陶俑
秦兵馬俑出土以后,我在京城不止一次見到有人指著在京工作的陜籍鄉黨說:瞧,你長得和兵馬俑一模一樣!話說得也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在相貌上的衍變是極其緩慢的。我是陜西人,又一直生活在陜西,我知道陜西在西北,地高風寒,人又多食面食,長得腰粗膀圓,臉寬而肉厚,但眼前過來過去的面孔,熟視無睹了,倒也弄不清陜西人長得還有什么特點。史書上說,陜西人"多剛多蠢",剛到什么樣,又蠢到什么樣,這可能是對陜西的男人而言,而現今陜西是公認的國內幾個產美女的地方之一,朝朝代代里陜西人都是些什么形狀呢,先人沒有照片可查,我只有到博物館去看陶俑。
最早的陶俑僅僅是一個人頭,像是一件器皿的蓋子,它兩眼望空,嘴巴微張。這是史前的陜西人。陜人至今沒有小眼睛,恐怕就緣于此,嘴巴微張是他們發明了陶塤,發動起了沉沉的土聲。微張是多么好,它宣告人類已經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它什么都知道了,卻不夸夸其談。陜西人鄙夷花言巧語,如今了,還聽不得南方"鳥"語,罵北京人的"京油子",罵天津人的"衛嘴子"。
到了秦,就是兵馬俑了。兵馬俑的威武壯觀已婦孺皆曉,馬俑的高大與真馬不差上下,這些兵俑一定也是以當時人的高度而塑的,那么,陜西的先人是多么高大!但兵俑幾乎都腰長腿短,這令我難堪,卻想想,或許這樣更宜于作戰。古書上說"狼虎之秦",虎的腿就是矮的,若長一雙鷺鷥腿,那便去做舞伎了。陜西人的好武真是有傳統,而善武者沉默又是陜西人善武的一大特點。兵俑的面部表情都平和,甚至近于木訥,這多半是古書上講的愚,但忍無可忍了,六國如何被掃平,陜西人的爆發力即所說的剛,就可想而知了。
秦時的男人如此,女人呢,跽坐的俑使我們看到高髻后挽,面目清秀,雙手放膝,沉著安靜,這些俑初出土時被認作女俑,但隨著大量出土了的同類型的俑,且一人一馬同穴而葬,又唇有胡須,方知這也是男俑,身份是在陰間為皇室養馬的"圉人"。哦,做馬夫的男人能如此清秀,便可知做女人的容貌姣好了。女人沒有被塑成俑,是秦男人瞧不起女人還是秦男人不愿女人做這類艱苦工作,不可得知。如今南方女人不愿嫁陜西男人,嫌不會做飯,洗衣,裁縫和哄孩子,而陜西男人又臭罵南方男人竟讓女人去赤腳插秧,田埂挑糞,誰是誰非誰說得清?
漢代的俑就多了,抱盾俑,扁身俑,兵馬俑。俑多的年代是文明的年代,因為被殉葬的活人少了。抱盾俑和扁身俑都是極其瘦的,或坐或立,姿容恬靜,儀態端莊,服飾淡雅,面目秀麗,有一種含蓄內向的陰柔之美。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為漢唐,而漢初卻是休養生息的歲月,一切都要平平靜靜過日子了,那時的先人是講究實際的,儉樸的,不事虛張而奮斗的。陜西人力量要爆發時,那是圖窮匕首見的,而蓄力的時候,則是長距離的較勁。漢時民間雕刻有"漢八刀"之說,簡約是出名的,茂陵的石雕就是一例,而今,陜西人的大氣,不僅表現在建筑、服飾、飲食、工藝上,接人待物言談舉止莫不如此。猶猶豫豫,瞻前顧后,不是陜西人性格,婆婆媽媽,雞零狗碎,為陜西人所不為。他不如你的時候,你怎么說他,他也不吭,你以為他是潑地的水提不起來了,那你就錯了,他入水瞄著的是出水。
漢兵馬俑出土量多,僅從咸陽楊家灣的一座墓里就挖出三千人馬。這些兵馬俑的規模和體形比秦兵馬俑小,可騎兵所占的比例竟達百分之四十。漢時的陜西人是善騎的。可惜的是現在馬幾乎絕跡,陜西人自然少了一份矯健和瀟灑。
陜西人并不是純漢種的,這從秦開始血統就亂了,至后年年歲歲地抵抗游牧民族,但游牧民族的血液和文化越發雜混了我們的先人。魏晉南北朝的陶俑多是武士,武士里相當一部分是胡人。那些騎馬號角俑,舂米俑,甚至有著人面的鎮墓獸,細細看去,有高鼻深目者,有寬臉剽悍者,有眉清目秀者,也有飾"?髻"的滇蜀人形象。史書上講過"五胡亂華",實際上亂的是陜西。人種的改良,使陜西人體格健壯,易于容納,也不善工計,易于上當受騙。至今陜西人購衣,不大從上海一帶進貨,出門不愿與南方人為伴。
正是有了南北朝的人種改良,隋至唐初,國家再次興盛,這就有了唐中期的繁榮,我們看到了我們先人的輝煌-- 天王俑:且不管天王的形象多么威武,僅天王腳下的小鬼也非等閑之輩,它沒有因被踩于腳下而沮喪,反而躍躍欲試竭力抗爭。
賈平凹經典語錄:
1) 富不一定貴,貴不一定富,如果能把知識轉化為錢,就寶貴雙全了。
2) 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聰明人難,做小聰明易,做聰明到愚人更難。鴻雁在天上飛,麻雀也在天上飛,同樣是飛,這高度是不能相比的。雨點從云中落下,冰雹也從云中落下,同樣是落,這重量是不能相比的。曇花開放,月季花也開放,同是開放,這時間的長短是不能相比的。
3) 女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她知道一個沒有錢的男人是不值錢的。
4) 窮光蛋還有什么月初月底。
5) 不敢表白,是因為喜歡得還不夠。
6) 讀書人上廁所時間長,那不是干腸,是在蹲坑讀書;讀書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是脾氣好,是讀書人入了迷兩耳如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