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的散文精選
看過《牛虻》,感觸最深的就是蒙太尼里和牛虻那真摯感人的父子情。關于父子情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父子情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父子情的散文篇1:父子情
在我1 8歲時候,家里母親長年生病,父親雖然累死累活的干也難維持家中的生計。家中生活的很困難。正當我長身體需要營養(yǎng)的時候,家里總是愁長愁短,溫飽還未解決。這時遇上插隊農(nóng)村鬧革命的年代。我被插隊附近農(nóng)村。我家離插隊地至少三五華里,每天一頓中飯,由我父親負責送飯,父親為了小兒子的一頓中飯,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頂著烈日,踏著冰雪,默默地付出做父親的愛。其實我父親已是六十多歲,背也駝了,明顯體力不如以前,有多少次因風雨交加,道路泥濘,而跌倒在路上,父親總是死死地保護飯盒子,寧可自已渾身是泥,不讓兒子餓肚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親習慣看著兒子吃比自己吃還香.;臉上露出滿足的喜悅。有幾次飯盒里有紅燒肉,為了感恩父親,我把紅燒肉讓給父親吃,父親總是說自已吃了很多了,孩子你吃吧。日子一天天過去,父親也許勞累了、也許是營養(yǎng)不良,人也消瘦了,后來病了。
父親因家里貧困,從來舍不得吃紅燒肉,有什么困難都默默的扛著。父親永遠是那個默默無聞卻一直在關愛我。父親艱苦了一輩子,也沒有享到兒子的福,因勞累病倒了,對此我心里既內(nèi)疚又心酸,為父親我第一次心痛的流下了眼淚。
父親從那天起就一病不起,病床上的父親平日由我姐姐來細心照料。由于我忙于生計,不能完全盡孝,但我時時刻刻惦念著父親的安危,隔三差五趕回老家盡兒子對父親的一片孝心。
我總覺得欠父親的太多了。父親有時大小便失禁,拉得滿床都是屎。有一次,鄰居的張嬸看見我來看望父親,連忙給我說:“你父親又“拆爛污”了,”她捏著鼻子站在父親的房門口,嘴里不斷地嚷嚷著:太臭了,太難聞了。房間確實一股臭味,也許父親的屎尿味道由于親人關系,我聞著并不難聞,只是我有點自責、心酸、難過。父親看到我的到來了,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久病臥床的父親明顯中氣不足,他聲音很低沉地說:“兒,你來了,又給你添麻煩了”“爸,孩兒不孝,不能全心地服待你。”也許父親有點興奮,父親像調(diào)皮的孩子對我說話:“小時候我給你洗屎尿布,現(xiàn)在你給我洗屎尿布。”說著,父親臉上顯出那種很羞澀、不好意思的樣子。
有一天,我拎幾瓶麥乳精,去看望父親,父親仍然像往常一樣看到我來到心情很是激動。“爸,你喝點麥乳精補補身體,”父親喝了我親手沖的麥乳精,心里覺得甜蜜蜜的,心情很放松,他要我不要離開、坐在他身邊,說他累了要睡一會。我知道父親多么渴望我一直伴隨他身邊,為他端飯、洗腳、擦身。但我做得太少。過了一會父親醒了,笑咪咪地望著我,緊緊地握著我的手,想說什么?突然,父親頭往里邊一斜,我不斷高聲地叫爸爸!爸爸!我無論怎么使勁地拼命喊,父親已閉上了眼睛、緊閉的嘴巴就是不作聲。就這樣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到死他仍然緊緊的握著我的手,似乎他不愿離開自己的親人和這個美麗多彩的世界。家鄉(xiāng)有一種說法,人去世時候,如若有兒女守著是做長輩的福氣。鄉(xiāng)鄰們紛紛對著我說你父親好福氣啊。我苦笑了一下,含著眼淚自言自語:“爸,你勞累一生,沒有享著福啊!”
父母省吃儉用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yǎng)成人;父母之愛最為純凈最為無私,是甘心情愿而不求任何的回報!他們不會對生活有過多的奢望,也不希望我們給予他們什么厚報,更不會向我們索取什么,他們對子女只是默默的付出,直到生命的火燃盡。而面對父母無私的愛,再華美的語言也都蒼白無力。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深深地祝福天下父母親健康長壽。
父子情的散文篇2:父子情
兒子十三歲,讀初三,住校。他每周能回家一次,我想兒子,便日日盼望周末。
周五下午等兒子是我的一大趣事,我總是能在忙碌中尋到機會,搬一把凳子或是徑直站著,看散學的人流淹沒公路。青春的潮流讓人躁動,進而就有一種淡淡的失落甚至是妒意,又不免啞然失笑。
我的兒子,他置身于這洪流,亦如當年的我,朝氣蓬勃。
我是能一眼瞅到兒子的,這該是一種默契,就像兒子看到我的嫣然一笑。他的步法就變作散亂,而后徑直擠出人流,跑到我的身邊來。
兒子小手胖胖的,可我不能一把握住,我還不想以一種絕對對等的姿態(tài)與之交流。我想保持某種權威,又迫切的想要一種親近。我終于拉住他的手:“來,孩,爸給你掏掏耳朵眼。”兒子扭捏:“咦!還掏?”隨即搬把凳子,一頭扎到我懷里。我便受用到一種無上的美麗,兒子在我懷里,乖乖的,暖暖的。他叫我爸爸,童聲呢喃,卻是人世間最美的音符。
晚飯是我的專利,我平時不做飯,把生的弄成熟的盡管是我的強項,但這幾年吃饞坐懶了,也就不再爭取。唯獨周五的這頓晚飯我是非做不可,兒子住校,難免吃不好,就一股腦兒的補唄。我其實還有一個秘密,就是做飯可以不看門市,兒子在客廳看電視,我呆在門市里沒意思。
我做飯,兒子看電視,煎煎炒炒說說笑笑不亦說乎。
我最愛聽兒子的:“哇!”尤其是飯菜上齊時兒子的那一聲,最美!一天的辛勞,開心也罷,痛苦也罷,只此一聲,忘完!
看兒子睡覺是我的一大嗜好,妻子老罵我“信球”我不感覺虧,但這絲毫不能阻止我把“信球”繼續(xù)。夜很靜,我披衣下床,輕輕地挪動腳步,輕輕地弄開兒子那扇小門,再小心的開燈。我看到了兒子,甜甜的睡,我想逗他笑一笑,我做盡鬼臉,使盡花招依然無效。我惱,我想打,卻見他懶懶的翻了個身子,依舊是睡。那鼾聲想起,如細雨,似澗泉。此間,就有萬千細手撩撥我心靈深處的柔弱,我想哭!——情為親所致,愛為情所囿,這該是一種動力,睡夢中的妻子她不懂。
周六下午,我就不安。兒子讀初三,功課緊張,是萬不能享受到雙休日的。兒子要走,我就難受,跑門市張皇失措的忙。兒子也似乎感覺出我的不舍,到門口就那一句話:“爸,我走了!”“走吧,好好念書。”“嗯,我走了!”
兒子走,但走不出我的視線,我攆到大門口,我瞅兒子,他帶走了我的心。
父子情的散文篇3:秋雨夜話父子情
秋日的夜晚,窗外下著連綿的秋雨,它如同發(fā)亮的珍珠,飄飄揚揚地揮灑著,給整個天空掛滿了一張巨大的薄紗。蕭蕭的雨幕中只聽得耳邊秋雨在竊竊地訴說著什么,就像父親嘴里的故事,一段接著一段,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時候結束。秋雨又像一個被父母委屈了的孩子,抽抽噎噎,點點滴,不緊不慢的順著屋頂,沿著樹葉,隨著小坡,瞬間大地已被秋雨濕潤了。
聽著窗外潺潺的雨聲,望著燈下對坐的父親,我對父親說:這個“十一”你就在我這多呆些日吧,父親思索了一下說:不了,你上班后,我還是回自己的家好,房子空的時間長了不住人就不像家了,不能把家給忘了。我明白了父親的心事,因為家對于父親來講是那么的重要,對于我來講,因為有父親在家,我與妹妹總感覺真正的家還是在父親固守的那二間樓房內(nèi)。父親是家的守候者,是兒女的避風港,每每回到家都會與父親一起守候著。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一輩子很愛家。為了生活、為了養(yǎng)育我們他一生總是無私地撐起整個家,不求奉獻,不圖回報。父親一生很清貧,從小就失去了爺爺奶奶,帶著姑姑一起生活。在日本人侵略中國時父親曾被抓勞工,后被好心人救了出來。父親雖然不是黨員,但他一輩都對黨有著堅定的信念。在五六十年代,單位不論有什么號召他都主動請戰(zhàn),從不后悔。1958年大躍進時,那時父親不大不小還是算有個頭銜的人,在干部下鄉(xiāng)鍛練的號召下來到了農(nóng)村,而且把全家也帶去了,那時我才五歲,并不知道父親的想法,長大后父親才告訴我,那是讓我從小就懂得勞動的光榮。正是有了農(nóng)村生活的經(jīng)歷,1960年在國家經(jīng)濟困難的時候,單位又辦起了農(nóng)場,以場養(yǎng)工,父親又報名去了,一去就是兩年,吃了很多苦,但父親從沒有說過。__期間,父親也難逃一截,因查爺爺所謂的歷史問題,被迫又下放到了農(nóng)村,辭掉了工作,成了人們看不起的“下放戶”,這一去就是15年。15年間,父親學會了農(nóng)家院的活,成了農(nóng)村一員,也吃了很多的苦頭,但從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沒有忘記對家庭的責任,直到1982年單位才平反辦理了退休手續(xù),回到了城里。
父親雖然沒有文化,但是一個頗受尊重的人。退休后我在區(qū)老干部局給她找了一份做勤雜工的工作,每天起早趟黑的,早來晚走,不圖什么回報,只圖老了有個樂趣。工作之余還與老干部一起參加了老年大學學習,不但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老年人養(yǎng)生之道,豐富了晚年生活。每每去看望父親時,認識他的人都會對我說:你父親是個好人啊!有這樣的員工做我們的后勤工作,是單位的福份,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父親是一個很剛強的人。在母親患病的幾年中一直守候在身邊,知道我們工作忙,從不給兒女增加負擔,自己能做的事從不求人,鄰居都稱他是能張嘍的人。母親去世后本想讓他與我們一起住,但他始終是舍不得離開那個與他朝夕相伴的家,或許在那里能找到母親的身影陪伴他一起生活。
父親一向對我們要求很嚴格。記得在我當兵服役走的那一年,也是深秋的夜晚,外面下著小雨,父親對我說:你從小就愛擺弄槍什么的,這回愿望實現(xiàn)了到部隊要好好干,不要想家,臨走時還送給我一本毛主席語錄,讓我好好學習。父親的囑托我沒有辜負,先后在部隊入了黨、提了干,在部隊服役一去就是18年。回想起我從小到大,從下鄉(xiāng)知青到當兵服役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像這樣的對坐交談也是最長的一次,我很珍惜與父親的攀談。
望著父親蒼老的面孔,想想那樸實的話語中滲透出的愛和期望,讓我溫暖和感動,內(nèi)心深處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此時對父親要想說的太多太多,只有用“孝順”二字去回報他老人家。
夜深了,窗外的秋雨還在浙浙瀝瀝地下著,為這大地的清新,黙黙奉獻自己的一切,無冤無悔,而父親嘴里的故事還在延續(x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