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老家的散文
描寫老家的散文篇1:老家印象
老家是黃土做的,屋子是泥壘的,瓦是灰色的,房門是敞開的,老家的民風是淳樸的。
老家的院墻也是泥巴壘的,墻上仙人掌花是黃色的。老家的屋子是油燈熏黑的,麻繩是燈下搓的,布鞋是用真情納成的。
老家里一家辦喜事,熱鬧了半個村;一家有難事,急壞了街坊四鄰。東家的狗叫喚,西家的狗也汪汪,老家的人是善良的。
老家的燒火棍是木頭的,炊煙是飄渺的,相片是黑白的,相框是掛在墻上的,老家的生活是平淡的。
老家的鐮刀是掛在窗欞上的,大蒜是掛在架子上的,笑容是掛在臉上的,煩惱和憂愁是埋在心里的。
老家,我的老家,就算走到海角天涯,你也會把我牽掛,你不會忘記我是你的娃......
描寫老家的散文篇2:老家城里
從老家到老家所在的城里20里,從老家到我長期工作的城市200公里。不管在老家的人怎么想,對于我來說,在老家城里工作也等于是在自己家里工作。可是我,曾經千百次地向往老家城里的工作,不管付出多少努力,始終是一個夢想。我在年輕時,曾經天真的想過,老家的生活雖然自在,可是畢竟如同溫室里的花朵,是不能經風雨見世面的。于是,頭腦一發熱,毅然選擇分配在當時四個小時車程的外地城里。等到剛剛工作不到兩個月,就感覺到自己的選擇大錯特錯,我為自己的選擇追悔莫及。可是,生米已然做成熟飯,木已成舟,我已如風箱里的耗子,兩頭都不是好空氣:在外地工作,處處不方便,別人大部分說的都是當地方言,只有我如貿然遷入的生靈,別人是難以信任你的:表現得不好,別人說你外地胚子,好不了的;表現得好,別人說你出什么風頭,臭美。加之老家的事情一點也關照不到,真的十分無耐。
有比較才有鑒別,我于是十分思念老家城里。
老家城里有我曾經學習過兩個學期的學校,有我無數次進出的圖書館,有我很多親如兄弟的同學,有我熟悉的恩師,有我攀登過多次的烈士紀念塔。老家城里表演贛劇的舊劇場雖然早已經黃鶴遠去、大樓再起,可我只要往這個老地方上一站,依稀能聽見悅耳的鄉曲鄉韻。
我工作以后,我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到過多少次老家城里,我已無法知曉。可是,我一次也不能在老家以東道主的身份接待他們,這是多么無奈和尷尬啊。我常常想,要是我在老家城里工作該有多好啊,我的親人們將會額外享受多少天倫之樂啊。
思念親人,思念老家城里,思念那逝去的歲月。
描寫老家的散文篇3:老家隨筆
老家靠山,走出家門往南不足千米,便是大山,這山很深,連著秦嶺,一直一直往里,便到了蜀地四川。老家的空氣超清新,早晨的時候甚至可以嗅到泥土混著露水的味道。
這里的生活很原始,人們養雞下蛋,養羊產奶,養豬吃肉,養狗看門兒。這里的生活也很安詳,天氣晴好的時候,你會碰到女人們在門口繡鞋墊兒、織毛衣,老人們在房檐下曬太陽、下橡棋,小孩兒在土堆旁玩彈球、拍洋片,母雞在草堆里覓食,羊兒在旁邊啃草。老家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掙的錢寄回來蓋成了各式各樣漂亮的小洋樓。小洋樓很漂亮,琉璃瓦晶亮,瓷磚耀眼,但是洋樓里邊依舊拉風箱,睡土炕,燒玉米稈。老家留下的人里多是些老弱婦孺,替孩子看家,照顧莊稼,閑時也打打麻將,逛逛縣城。
老家也有公交車,但是出車晚收車早,一小時一趟,這里有一個商店,很大,東西很雜,從食品到農藥,從棉布到五金,很全,也不貴,但是有很多山寨版。老家的人很樸實熱情,會高興的用大海碗替你盛飯、用積滿茶垢的水杯請你喝水,會把手插到袖子里貓著腰咧著嘴笑著問你:回來啦!老家大多數人生活很清苦,會為蓋一院房子省吃減用,為一塊一斤的青菜喳舌,誰要是穿衣超過一百,絕對會被視為敗家。但是老家的人很知足,他們的臉上最多的,是恬淡的笑容。
這就是老家,先生的老家,難怪先生他也會淳樸如斯,厚實如斯。
看過“描寫老家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故鄉的經典散文
2.關于故鄉的名家散文
3.最新描寫故鄉的經典散文
4.關于歌頌家鄉的散文
5.關于家鄉變化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