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詩詞(2)
李清照的詩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注釋】
?、倬G肥:指枝葉茂盛。紅瘦:謂花朵稀少。
【評解】
這首小詞委婉地表達(dá)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內(nèi)心的苦悶。詞中著意人物
心理情緒的刻畫。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極盡傳神之妙。
李清照的詩詞:《點絳唇·蹴[1]罷秋千》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注釋】:
(明代楊慎編《詞林萬選》首標(biāo)此詞為李清照作,而明代楊金刊本《草堂詩余》又題作蘇軾詞,明代陳耀文編《花草粹編》等又作無名氏作品。)
[1]蹴(cù):踏。
[2]慵整:懶整。
[3]見有人來:一作見客入來。
[4]襪刬(chǎn):穿襪行走。
李清照的詩詞:《點絳唇·寂寞深閨》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衰草 一作:芳)
【注釋】:
[1]衹(zhǐ):只,僅僅。
[2]芳草:芳香的青草。
這是一首借傷春寫離恨的閨怨詞。全詞情詞并勝,神韻悠然,層層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無限愁情。
首先詞人將“一寸”柔腸與“千縷”愁思相提并論,使人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仿佛她愁腸欲斷,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兩句,不復(fù)直言其愁,卻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現(xiàn)女子的心理活動。淅瀝的雨聲催逼著落紅,也催逼著春天歸去的腳步。唯一能給深閨女子一點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幾聲空洞的回響。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華的寫照。
下片寫憑闌遠(yuǎn)望。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倚闌”表示人物心情悒郁無聊。這里詞人在“倚”這個動詞后面綴以“遍”字,活畫出一深閨女子百無聊賴的煩悶苦惱。下句中又以“只是”與“ 倚遍”相呼應(yīng),襯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無情緒 ”,這就有力地表現(xiàn)了愁情深重,無法排解 。結(jié)尾處 ,遙問“人何處”,點明憑闌遠(yuǎn)望的目的,同時也暗示了“柔腸一寸愁千縷”、“祇是無情緒”的根本原因。在這里,詞人巧妙地安排了一個有問無答的布局,卻轉(zhuǎn)筆追隨著女子的視線去描繪那望不到盡頭的萋萋芳草,正順著良人歸來時所必經(jīng)的道路蔓延開去,一直延伸到遙遠(yuǎn)的天邊。然而望到盡頭,唯見“連天芳草”,不見良人蹤影。
這首詞寫出了讓人肝腸寸斷的千縷濃愁:寂寞愁、傷春愁,傷別愁以及盼歸愁。結(jié)尾“望斷”二字寫盡盼歸不能的愁苦,此時感情已積聚至最高峰,全詞達(dá)到高潮。
李清照的詩詞:《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guān),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jǐn)?。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yuǎn)。
【賞析】
詞作當(dāng)寫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xiāng)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dá)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lián)系的深厚感情。
李清照的詩詞:《蝶戀花離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注釋】:
這是一首思婦之詞,也是易安詞中的另類,有較變的閨閣之氣,為宋閨秀詞之冠。
這首詞的母題是婉約詞家常用的良辰美景和離懷別苦,然而經(jīng)過作者的一番濃縮醇化,卻釀出了新意。
“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點出時為景色宜人后初春。緊承破題的“柳眼梅腮”,也可以稱得上“易安奇句”,此句意蘊豐富,一語雙關(guān),既補充起句的景語,又極為簡練地刻畫出了一個思婦的形象。正是這個姣好的形象,被離愁折磨得坐臥不安如癡如迷。
從“酒意詩情誰與共”一句推斷,所思之人,必定是其丈夫了 。李清照的首詞是說,即使柳萌梅綻,景色誘人,作者也無心觀賞,面對大好春光,沒有親人陪伴,只得獨自傷心流淚。宜人的美景、華貴的服飾,她全然不顧,在“暖雨晴風(fēng)”的天氣里,意無情無緒地斜靠在枕頭上,任憑“淚融殘粉花鈿重”、“枕損釵頭鳳”這首詞的感情真摯而細(xì)膩,形象鮮明而生動,真切地表達(dá)了閨中少婦的思夫之情。
結(jié)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被稱為“入神之句 ”,詞意含蓄傳神,思婦形象清晰肖妙,頗有意趣。相傳燈花為喜事的預(yù)兆。思婦手弄燈花,比她矢口訴說思念親人的心事,更耐人尋味,更富感染力。盼人不歸,主人公自然會感到失望和凄苦,這又可以加深上片的“酒意詩情誰與共”的反詰語意,使主題的表達(dá)更深沉含蓄。
這是一首正宗的婉約派詞作,特別是“淚融殘粉花鈿重”以及“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攲斜,枕損釵頭鳳”等句可以和最典型的婉約詞相類。不過,這首詞寫得蘊藉而不攲靡,妍婉而不任巧,不失易安詞的清新淺易之風(fēng)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