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經典古詩詞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立夏的經典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夏的經典古詩詞16篇
1.《阮郎歸·立夏》
作者:張大烈
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燕雛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
2.《山中立夏用坐客韻》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云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3.《立夏奉祀太一宮》
年代: 宋 作者: 劉筠
舜柏森森拂絳霄,薰風瑟瑟動云H。
琳房遍設沉榆席,金檠齊燃綠桂膏。
秘冊十行開鳳檢,靈輝三燭駐霓旄。
香飄員嶠空歌歇,北斗闌干月殿高。
4.《山中立夏即事》
年代: 明 作者: 蔡汝楠
一樽開首夏,獨對落花飛。
幽僻還聞鳥,清和未換衣。
綠幃槐影合,香飯藥苗肥。
盡日柴關啟,蠶家過客稀。
5.《將出峽立夏前作》
年代: 明 作者: 蔡汝楠
蜀江云里喚鉤,幾片殘花萬樹稠。
未換征衣逢入夏,一年春事在行舟。
6.《立夏》
年代: 宋 作者: 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臺。
7.《立夏》
年代: 宋 作者: 薛澄
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
蠶新教織綺,貂敝豈辭裘。
酷有煙波好,將圖荷芰游。
田間讀書處,新筍萬竿抽。
8.《立夏日晚過丁卿草堂》
年代: 明 作者: 張
江上茅堂柳四垂,又逢旅次過春時。
雨多苔蝕懸琴壁,水滿蛙生洗硯池。
風浦蕭蕭帆過疾,煙空漠漠鳥來遲。
避喧心事何人解,窗下幽篁許獨知。
9.《立夏前一日有賦》
年代: 明 作者: 楊基
漸老綠陰天,無家怯杜鵑。
東風有今夜,芳草又明年。
蠶熟新絲后,茶香煮酒前。
都將南浦恨,聊寄北窗眠。
10.《立夏日山中遍游后夜宿劉邦彥竹東別墅》
年代: 明 作者: 沈周
乍認東莊路不真,有橋通市卻無鄰。
山窮借看堂中畫,花盡來尋竹主人。
爛熳箋麻發新興,留連櫻筍送殘春。
與君再見當經歲,分付清觴緩緩巡。
11.《金陵雜興二百首》蘇泂
立夏連朝劃地寒,
看承芍藥倩園官。
秋千拆罷無聊賴,
軒檻周遭綠一般。
12.《立夏》吳藕汀
多年不見小黃魚,
寄客何來櫻筍廚。
立夏將離春去也,
幾枝蕙草正芳舒。
13.《初夏即事十二解》楊萬里
蓮葉頭巾道樣裁,
仙桃扇子午時回。
撲蠅墮地猶能施,
閉合生塵底處來。
14.《山亭夏日》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15.《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16.《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立夏歷史淵源
立夏,是夏季之始,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又根據天氣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胺帧奔创悍趾颓锓?,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
立夏天文歷法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現行確立二十四節氣依據“太陽周年視運動”,也就是太陽黃經度數。兩種確立方法雖然不同,但造成斗轉星移的原因則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因此兩者交節時間基本一致。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F行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
立夏氣象變化
立夏節氣的氣候特點之一,是陣雨雷雨過程明顯增多。降水增多且強度增強,系冷暖空氣對峙以及近地面暖濕氣流上升產生的對流天氣等因素所致。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若按中國現代氣候學(候平均氣溫)的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節氣前,中國春的范圍達到鼎盛,除了海南、廣東、廣西、江西中南部、湖南南部、福建等地是夏季,其余大部分地區仍是春季。到了立夏,象征著夏季開始,蟄伏已久的夏開始大舉向北推進,抵達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