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赤壁懷古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所作,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宋代】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注釋:
⑴大江:指長江。
⑵淘:沖洗,沖刷。
⑶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zhàn)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于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lián)軍在周瑜的指揮下,于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zhàn)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chǔ)。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安徽廬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遙想:形容想得很遠; 回憶。
⑺小喬:喬公的小女兒,生的閉月羞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喬為孫策之妻,有沉魚落雁、傾國傾城之貌。
⑻英發(fā):英俊勃發(fā)。
⑼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⑽檣櫓:強大之敵,指曹軍(檣櫓: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zhàn)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
《念奴嬌·赤壁懷古》意思: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那陡峭不平的石壁直插云天,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祖國的大好河山啊,那時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這里是用說剛成家來襯托出周瑜的年輕有為),他的姿態(tài)多么的雄峻: 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龍絲帛的頭巾。
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shù)戰(zhàn)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神游于三國戰(zhàn)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fā)。
人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作背景:
這首《念奴嬌》詞作于1082年(神宗元豐五年),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當時作者因為這種莫須有的罪名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卻無從述說,邊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公瑾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八載東坡語:
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zhèn),庶幾是也。然岳州復(fù)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shù)弄。風起水涌,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蘇軾這里所描述的風起水涌景象和對曹操、周瑜赤壁之戰(zhàn)的聯(lián)想,在這首《念奴嬌》詞和《赤壁賦》中都有鮮明生動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對于黃州之赤壁是否是三國時的赤壁之戰(zhàn)的故地是頗存疑慮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鑒賞:
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zhuǎn)而以曠達之心關(guān)注歷史和人生。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云健舉,包舉有力。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并收筆下。
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那么一己之榮辱窮達復(fù)何足悲嘆!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于一時功名,不免過于迂腐了。接下兩句切入懷古主題,專說三國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極有分寸。赤壁之戰(zhàn)的故地,爭議很大。一說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nèi),已改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內(nèi)有四處地名同稱赤壁者,另三處在黃岡、武昌、漢陽附近。蘇軾所游是黃岡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議論。
"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杰"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