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代表詩作鑒賞
【內容】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
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
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
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
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
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小窗前。
【賞析】:
此篇為詠茶詞。詞中以茶為中心,縱橫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間,寫盡古今風流。詞的上片極言茶之風神,下片寫邀朋呼侶集茶盛會。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詞先從茶的名貴說起,北苑建州,即今福建建甌,是貢茶的主要產地。由于是貢品,故采擇十分講究,據蔡襄《北苑焙新茶詩》序云:“北苑(茶)發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數千工,聚而造之,逼社(臨近社日)即入貢。”因此“春風”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講究產地節令,且“日費數千工”,制成的方圓茶餅,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且云“歲但可十百餅”,故無怪要聲傳萬里名動汴京了。圭方璧圓,以喻茶餅形狀。
“碎身粉骨”二句寫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將相報國之事,以貢茶之貴比之開業之功,著意聯想生發,避實就虛。接著寫茶之用,“尊俎風流戰勝”是“戰勝風流尊俎”的倒裝,意指茶能解酒驅睡、清神醒腦,排憂解愁。“戰勝”、“開邊”,字面切合凌煙功臣。以下說更有紅巾翠袖,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侍奉身前,堪稱一時雅事。“鷓鴣斑”,以其紋色代指茶盞,極珍貴。好茶葉之外,還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盞人,這才是品茶之道。
下片寫邀朋呼侶集茶盛會。這里寫自己雅集品茶,卻翻出司馬相如的風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司馬相如“常有消渴疾”,見《史記》列傳。緊接著帶出他的宴賓豪興,又暗暗折入茶會行令的本題。“為扶起燈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寫司馬相如的酒興文才,實暗指茶客們酣飲集詩、比才斗學的雅興。“一觴一詠”兩句,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頹山”,用《世說新語。容止》中嵇康之事典。“搜攪胸中萬卷”,用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還傾動三峽詞源”,用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以上連用四個典故,真是“無一字無來處”。最后帶出卓文君,呼應相如,為他們的風流茶會作結,全詞亦至此歸結為一。
這首詞雖題為詠茶,卻通篇不著一個茶字,翻轉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間,不即不離,愈出愈奇。特別是用司馬相如集宴事綰合品茶盛會,專寫古今風流,可謂得詠物詞之神韻。
黃庭堅代表詩作鑒賞【篇2】
【作者】:黃庭堅——《阮郎歸·效福唐獨木橋體作茶詞》
【內容】
烹茶留客駐金鞍。
月斜窗外山。
別郎容易見郎難。
有人思遠山。
歸去后,憶前歡。
畫屏金博山。
一杯春露莫留殘。
與郎扶玉山。
【賞析】:
王士禎《花草蒙拾》云:“黃集詠茶詩最多,最工。”此詞就是黃庭堅十首詠茶詞之一。與他首專詠茶有所不同,此首以一女子口吻,詠其與茶頗有因緣之一段愛情。
“烹茶留客駐金鞍。”烹茶二字破題,留客五字尤言過客駐馬止息,女子烹茶相留。起句寫情事,次句點時間。“月斜窗外山。”客人投宿,正當黃昏月出。月出人遇,真人生樂事。兩人相遇,女子印象極深。“別郎容易見郎難。”接上來這一聲喟嘆,便將上二句所寫,全化為回憶。別易會難,古今所嘆,唯情之所鐘有以致之。郎來郎又去,“有人思遠山。”有人,正是女子自指。思遠山,遂將意境拓遠。遠山遮住了女子的愁目,也牽動了她的悠悠情思。
“歸去后,憶前歡。”換頭所寫,補足上片前二句相遇與下二句別后之間的那一分離。情郎歸去后,女子剩有空憶而已。“畫屏金博山。”畫屏掩映,博山銷香,那正是前歡的象征。博山,指雕有重疊山形的香爐,金博山即銅制博山爐。此句暗用樂府詩《楊叛兒》“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博山銷香,一片氤氳,正似前歡之融洽。此地已非窗外之遠山,而是室內之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殘。”一杯春露,遙接起句之烹茶,寫出女子捧茶勸郎。莫留殘,是女子殷語,謂一飲須盡。宋袁文《甕牖閑評》評云:“殘字下得雖險,而意思極佳。”佳就佳如聞女子之聲口,如見女子之深情。勸郎飲茶,又包蘊了前此醉飲之情事。
所以結云:“與郎扶玉山。”玉山,形容男子醉后儀容之美。語出《世說新語。容止》:“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此句不光是寫出女子為扶醉酒之情郎,承上句,也有以此清茶為郎解酒之意。
此首以烹茶捧茶之意象,貫穿女子愛情之本事,題材與題名是若即若離,又不可分離。茶,正是前歡之見證。女子回味前歡之美,實暗與茶味回甘之美相合。茶,又是回味之象征也。此詞共九句,起二句結三句為追思實寫,中間四句大抵為現境,時間錯綜,情境往復,表現女子之神情惝恍心境迷離。全詞意脈相承,妙合無垠,是借茶寫情的絕妙之作。
黃庭堅代表詩作鑒賞【篇3】
【作者】:黃庭堅——《菩薩蠻》
【內容】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
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賞析】:
據此詞原序所說,這首《菩薩蠻》當是戲擬王安石集句詩之作。
開首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閑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一片氤氳迷蒙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溪邊橋畔,有漁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化用杜甫“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和“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這句詩。兩句詩不僅從字面看放這里十分熨貼,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將讀者導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這樣便活畫出整個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詩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這樣,詞上下片意境相應,只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氣的陶潛,遂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
杜甫感嘆生不逢時,恨不能詞的最后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詩意,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學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塵。作者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卻無可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一結語將上面貫串下來的情志意趣,結束得非常工穩,飄逸而含蓄。
這首詞全靠直接剝錄他人詩句而成,雖非作詞之正道,卻也頗有移花接木之妙。
黃庭堅代表詩作鑒賞【篇4】
【作者】: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妓陳湘》
【內容】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嫋嫋,恰似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
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后。
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
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
【賞析】:
《驀山溪》又名《上陽春》,“贈衡陽妓陳湘”又作“別意”。這是一首贈別的詞。
上片寫陳湘的天生麗質,豆蔻年華,而又柔情脈脈,春愁懨懨,使人魂飛心醉,我見猶憐。下片寫詞人載酒尋芳,臨別傷懷,后約無期的悵惘心情。前者重繪形,故我綺語;后者重抒情,頗具風韻。全詞運用鋪敘的手法,層次分明。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似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后。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
上片首二句先寫陳湘年少懷春的內心活動。鴛鴦、翡翠,皆偶禽。雄者為鴛,雌者為鴦。《說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接下來兩句,以遠山秋波,比喻陳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與“眉黛”、“秋波”相應,言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把美人的眼比作秋波,眉比作遠山,是我國古代詩文中所習見的。王觀《卜算子》的“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即為一范例。末五句,以春花的嬌嫩鮮艷,比喻陳湘的年輕貌美。妙詞人不著痕跡地點染了杜牧《贈別》的“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的詩句,含蓄而婉轉地把陳湘的婀娜身段、錦繡年華勾勒了出來。又以“透”、“瘦”、“愁”三字分別寫出陳湘的情竇初開、腰肢苗條和多愁善感。艷而不冶,媚而不妖,清麗纖巧,情韻兼勝,其構思之委婉曲折,低回往復,出人意表。
片前兩句寫結識陳湘,唯恐不早。一種急于謀面、一傾積愫的感情,溢于言表,不言傾慕,而愛戀之情自見。接下來兩句,寫詞人對后約無期、猶恐美人已有所屬的悵惘。妙他把杜牧《嘆花》詩“自是尋春去太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吹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融化里面。詞人這里遙想別易會難,聚少離多,待到他們重逢的那天,恐怕是花已成泥、葉已成陰、子已滿枝了。意脈上承“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馀”了。感情上低回婉轉,一往情深,顯得更加深沉、真摯。最后五句,表現自己的著戀之深,依慕之切。“心期”,指內心深處的期望。這里是申說人生實難,事與愿違,造物是那樣地捉弄人,不讓人把握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愿望。接著又以柳的飄拂依人,比喻自己的別情無極,依戀不已。雖千里之外,猶然頻頻回首,尋覓那折柳贈行者的倩影。
語淡而情深,意濃而韻遠,非有這種實際生活的體驗,是不能道出此中的委婉曲折的。妥溜又恰切,莊重又活潑,非功力深厚之妙筆,亦不能表達也。
黃庭堅代表詩作鑒賞【篇5】
【作者】:黃庭堅——《鷓鴣天》
【內容】
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黃菊枝頭生曉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且加餐。
舞裙歌板盡清歡。
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賞析】:
此詞是黃山谷與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隱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詞通過一個“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現了山谷從坎坷的仕途得來的人生體驗,抒發了自己胸中的苦悶和激憤。詞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時也是那一時代中不諧于俗而懷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勸酒之辭,勸別人,也勸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歡樂。首句“黃菊枝頭生曉寒”是紀實,點明為重陽后一日所作。因史應之有和詞,故自己再和一首,當亦是此數日間事。賞菊飲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緣,借“黃菊”自然過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歡樂,自有天地,應讓杯中常有酒,應該長入酒中天。“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著意寫出酒后的浪漫舉動和醉中狂態,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橫起笛子對著風雨吹,頭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時的狂放行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這樣放肆。
下片則是對世俗的侮慢與挑戰。“身健,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仍是一種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紛擾,是非顛倒,世風益衰,無可挽回,只愿身體長健,眼前快樂,別的一無所求。這是從反面立言。“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則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開,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彌堅,故有黃花晚節之稱。這里說的白發人牽換著黃花,明顯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決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現給世俗之人看。這自然是對世俗的侮慢,不可能為時人所理解和容忍。
此詞以簡潔的筆墨,勾勒出一個類似狂人的形象,抒寫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憤懣,表現出對黑暗、污濁的社會現實無言的反抗。詞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樂自娛、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來發泄心中郁結的憤懣與不平,對現實中的政治迫害進行調侃和抗爭,體現了詞人掙脫世俗約束的高曠理想。主人公曠達的外表后,隱藏著無盡的辛酸與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