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語有什么
寓言故事的成語篇1: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會不知不覺地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拴在屋梁上,一頭系在自己的頭發上。這樣以來,如果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疼。。另外,戰國時的蘇秦在游說秦國失敗后,回到家里發憤學習,每當晚上讀書讀得疲倦打瞌睡時,他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鮮血淋漓。他后來終于成為有名的政治家。這個成語形容人刻苦讀書,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后來終于成為儒學大師。
寓言故事的成語篇2:言不由衷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的弟弟姬友被封于鄭(今陜西華縣東),也就是鄭桓公。他在鄭地很受百姓愛戴。周幽王即位后,任他為司徒。周幽王荒淫殘暴,鄭桓公預計西周王朝將要垮臺,便聽了太史伯的話,把部族、財產及其家屬等遷移到東貌和鄶之間的地帶。不久,周幽王被申侯聯合西部的犬戎族殺死,桓公也在這次動亂中被殺。后來,他的兒子鄭武公攻滅了東虢和鄶,建立了鄭國,國都在新鄭(今河南省境內)。鄭國在春秋初年是一個新興的強國。后來逐漸衰弱,公元前375年被韓國所滅。公元前761年,鄭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兒為夫人,叫做武姜。生了太子寤生和叔段。鄭武公死后,寤生繼位,他就是鄭莊公。鄭武公和鄭莊公父子倆先后都擔任過東周周平王朝廷的卿土,很有權勢。當鄭莊公任卿土的時候,周平王同時又信任另一個貴族虢公,讓他分掌一部分權力。鄭莊公對此十分不滿,怨恨周平王。
這時周室衰微,鄭國又正處于鼎盛時期,周平王不敢得罪鄭莊公,便對他說:“沒有這回事!”想以此平息鄭莊公的怨恨。但空口說白話不行,所以周、鄭互相交換人質。周平王的兒子狐到鄭國當人質;鄭莊公的太子忽在周朝作人質。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因為太子換父早就死了,所以平王的孫子姬林繼位,就是周桓王。周桓王準備把大權交給虢公。鄭國人一氣之下,便肆意挑釁,借故向周人發泄怨恨。這年夏天,鄭國的祭足(鄭國大夫,即祭仲)帶兵把周朝京都地區內溫地(約在今河南省溫縣)的麥子搶割一空。秋天,鄭國人又收割了成周一帶的谷子。周朝和鄭國從此結下了仇怨。《左傳·隱公三年》在記載了這件事情以后,評論道:“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維能問之。”這段話的意思是,言語不發自內心,即使互相派了人質也是沒有用處的。雙方如能設身處地、相互諒解,然后做事,又用禮儀來加以約束的話,就是沒有人質,又有誰能破壞得了他們之間的關系?“信不由中”的“信”,這里指人的言語;“中”同衷,衷,是“內心”的意思。成語“言不由衷”就由此而來。
寓言故事的成語篇3:奄奄一息
李密,字令伯,晉朝犍為武陽縣人。他曾在蜀漢擔任尚書郎的職務,以文學才辯見稱于世。蜀漢亡后,西晉一些地方行政首腦先后推舉李密為官,他都以祖母無人供養為由推辭了。不久,晉武帝又征召他為太子待從官。他不敢不從,他更不愿離開年邁的祖母,就向晉武帝上表陳情,敘述自己的不幸身世,說明不能應征出仕的原因。李密在《陳情表》中說:臣命運坎坷,早年便連遭不幸。出世剛六個月,父親亡故。四歲那年,舅舅逼迫母親再嫁他人。臣全靠祖母劉氏撫養長大。現在祖母年老,長年疾病纏身,久臥不起,猶如西山落日,氣息奄奄,生命不長,早晨難保晚上了。臣如無祖母撫育,難有今日;祖母如果失去臣的奉養,也無法度完余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臣今年四十四歲,祖母今年九十六歲,因此,臣為陛下效力的日子長,而報答祖母的日子短呀!所以臣以這種烏鴉反哺其母的私衷,來乞求陛下準允臣為祖母養老送終。臣之辛酸困苦,鄉鄰官府共睹,天地神明可察。文章寫得委婉懇切,真摯動人。直到祖母死后,李密才出仕晉朝,官至漢中太守。
寓言故事的成語篇4:羊質虎皮
在所有的動物中,以羊最為馴良,常常會受到其它別種動物的欺侮;而最兇惡的,應該是老虎了。后漢書里曾經有一種比喻:有一種人,本來是羊一般的素質,卻喜歡扮成老虎威猛的樣子,從外表看,這種人雖然像一只老虎,但內心仍然像羔羊一般的懦弱,當他遇到豺狼的時候,便會感到恐懼,而不再像一只威猛的老虎了。
這個典故,被大家用“羊質虎皮”這句話來形容,表示外表好看,里面卻空虛而不實際的意思。比較簡單而完整的解釋是這樣的:用來比喻蒙上一層虛偽欺人的外表,而實際卻是一個空虛無力的人。
這句成語應用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像市井中的無賴,平日作威作福,專門欺侮善良的人,等到被欺侮的人忍無可忍,要和這個無賴拼命的時候,無賴反而畏縮逃走,這種欺善怕惡的無賴,就可以說是“羊質虎皮”的人。
“羊質虎皮”的人,雖然表面兇惡,實際上不過是一只紙老虎;但這種紙老虎比真老虎還要討人厭,還要兇殘。所以,“羊質虎皮”都是形容壞的,被否定的人。
寓言故事的成語篇5:養虎為患
遠古的時候,地廣人稀。那時的人們除了種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漁、獵為生。每當北風吹來,大雪飄飄之際,人們便進山打獵。這次進山他們收獲不小,竟用陷阱連著捕獲了一雄一雌兩只猛虎。大家將兩只猛虎綁住,一個獵人便循著猛虎的蹤跡,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這只小虎崽還剛剛睜開雙眼,連奶還沒有斷,他睜著雙眼看著獵人,一點也不害怕。獵人看到小虎崽毛絨絨、胖乎乎。憨態可掬,分外喜愛。獵人一時高興便將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獵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獵人帶回一只小虎意,覺非覺好玩,小孩子去撫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與他玩耍開了。小虎崽在獵人家人的飼養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變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傷人,吃飽了便在村里村外閑逛,逛累了就找個樹陰趴下睡一覺,這樣,人虎處得十分融洽,虎見人不避,人見虎也不躲,都習以為常。春風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凍了,人們收起獵具,開始下河捕魚了。獵人沿河捕魚,十幾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驚,他發現家中飼養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殘留著血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卻都不見了。獵人感到一種不祥正向他逼近,他被一種巨大的恐懼籠罩了。還沒等他回過神來,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撲去,只幾口便將他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