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成語寓意
寓言故事成語寓意篇1:意氣揚揚
春秋時,齊國的相國晏嬰能力超群,為人謙虛,受到人們好評贊賞。他的車夫因為給晏嬰趕車,驕傲的不得了。每次出門,晏嬰恭恭敬敬地坐在車后面,而車夫則在前面吆五喝六,意氣揚揚,比晏嬰威風多了。車夫的妻子見到丈夫這模樣,又氣憤又傷心,要離開他。,車夫感到奇怪,妻子回答說:晏嬰本事那么大,卻如此謙遜。你不過是他的一個車夫,就如此得意揚揚,神氣十足,我都為你害羞。車夫聽后,知錯就改。晏嬰后來還推薦他做了官。
故事寓意
這個成語形容人志滿意得,神氣十足的樣子。
寓言故事成語寓意篇2:引狼入室
有個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見遠遠地有只狼跟著,就時刻提防著。幾個月過去了,狼只是遠遠地跟著,并沒有靠近羊群,更沒有傷害一只羊。牧羊人漸漸地對狼放松了戒心。后來,牧羊人覺得狼跟在羊群后面有好處,不用再提防別的野獸了。再后來,他索性把狼當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牧羊人見狼把羊管得很好,心里想,人們都說狼最壞,我看不見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進城去,就把羊群托狼看管,狼答應了。狼估計牧羊人已經進城了,就沖著山林中大聲嚎叫了幾聲。它的嚎叫聲引來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
故事寓意
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偽善欺騙了。成語引狼入室比喻把壞人引進內部。
寓言故事成語寓意篇3:飲醇自醉
三國時吳國的名將周瑜,年輕時就才華出眾儀表堂堂,容貌美好。他自小與孫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幫助孫策向江東發展,建立了孫氏政權。公元198年,周瑜來到吳郡。孫策親自迎接,并封他為建成中郎將。這一年周瑜才二十四歲。當地百姓見他年輕有為,英俊大方。都親熱地稱他為“周郎”。不久,周瑜跟隨孫策攻克了皖縣。皖縣的喬公有兩個非常美麗的女兒,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由此可見兩人關系之密切。一年后孫策遇刺身亡,他的弟弟孫權統理政事。從此,周瑜輔佐孫權,幫助掌管軍政大事,在朝中獲得了很高的聲望。周瑜性格開朗,氣度寬宏,待人接物謙虛和氣。為此,朝中文武大臣都愛和他交往,只有程普對周瑜不滿。程普也是東吳的名將,很早就跟隨孫權的父親孫堅,后來又幫助孫策經營江南,是孫氏政權中的元老。他見周瑜年紀輕輕,地位卻處于自己之上,內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賣老,給周瑜看臉色,借以抬高自己身價。周瑜是個寬宏大量的人,不愿和程普鬧矛盾,所以處處克制,事事謙讓,始終不與程普計較,更不與他發生沖突。
一次,周瑜乘車外出,途中正好迎面碰上程普坐車而來。周瑜趕緊命車夫將車駛到一旁,讓程普的車先過。程普目睹這個情況,以為周瑜在向自己討好,非常得意。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萬南下,結果在赤壁之戰中被東吳和劉備的聯軍擊敗。在這次戰爭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吳軍左右都督,但戰斗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事后,程普卻貶低周瑜,夸耀自己。周瑜知道后不僅不予辯白,反說指揮這次戰斗時自己還年輕,沒有程公的幫助是不能取勝的。周瑜一再謙遜忍讓,終于使程普有所觸動。為了消除隔閡,周瑜又多次拜訪程普,表達了自己對他的良好愿望。在這種情況下,程普終于拋棄偏見,對周瑜非常敬服,并與他融洽相處。后來,程普對別人感嘆說:“跟周公謹(周瑜的字)相交,好比飲味道濃厚的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
故事寓意
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
寓言故事成語寓意篇4:映月讀書
南北朝時,南朝齊有個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愛學習。可是家里很窮,不僅沒錢供他讀書,還要他養家糊口。白天,他去給人家斫削木鞋底,賺錢維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后雖然很累,還要讀書學習,但家里無錢買油點燈。他就想了個辦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讀書。由于長期勤學苦讀使他學問進步很快,后來成為齊的國子助教。人們根據江泌讀書的故事,概括出成語映月讀書。
故事寓意
這個成語形容家境貧寒而勤學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