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散文雜文
魯迅散文雜文一:華蓋集(5)
然而我并不說中國人頑固,因為我相信,鴉片和撲克是不會在排斥之列的。況且愛國之士不是已經說過,馬將牌已在西洋盛行,給我們復了仇么?
愛國之士又說,中國人是愛和平的。但我殊不解既愛和平,何以國內連年打仗?或者這話應該修正:中國人對外國人是愛和平的。
我們仔細查察自己,不再說誑的時候應該到來了,一到不再自欺欺人的時候,也就是到了看見希望的萌芽的時候。
我不以為自承無力,是比自夸愛和平更其恥辱。
六月二十三日
二
先前以“士人”“上等人”自居的,現在大可以改稱“平民”了罷;在實際上,也確有許多人已經如此。彼一時,此一時,清朝該去考秀才,捐監生,現在就只得進學校。“平民”這一個徽號現已日見其時式,地位也高起來了,以此自居,大概總可以從別人得到和先前對于“上等人”一樣的尊敬,時勢雖然變遷,老地位是不會失掉的。倘遇見這樣的平民,必須恭維他,至少也得點頭拱手陪笑唯諾,像先前下等人的對于貴人一般。否則,你就會得到罪名,曰:“驕傲”,或“貴族的”。因為他已經是平民了。見平民而不格外趨奉,非驕傲而何?
清的末年,社會上大抵惡革命黨如蛇蝎,南京政府一成立,漂亮的士紳和商人看見似乎革命黨的人,便親密的說道:“我們本來都是‘草字頭’157,一路的呵。”
徐錫麟刺殺恩銘之后,大捕黨人,陶成章158君是其中之一,罪狀曰:“著《中國權力史》,學日本催眠術。”(何以學催眠術就有罪,殊覺費解。)于是連他在家的父親也大受痛苦;待到革命興旺,這才被尊稱為“老太爺”;有人給“孫少爺”去說媒。可惜陶君不久就遭人暗殺了,神主入祠的時候,捧香恭送的士紳和商人尚有五六百。直到袁世凱打倒二次革命之后,這才冷落起來。
誰說中國人不善于改變呢?每一新的事物進來,起初雖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會改變。不過并非將自己變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將新事物變得合于自己而已。
佛教初來時便大被排斥,一到理學先生談禪,和尚做詩的時候,“三教同源”的機運就成熟了。聽說現在悟善社里的神主已經有了五塊: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耶穌基督,謨哈默德159。
中國老例,凡要排斥異己的時候,常給對手起一個諢名,——或謂之“綽號”。這也是明清以來訟師的老手段;假如要控告張三李四,倘只說姓名,本很平常,現在卻道“六臂太歲張三”,“白額虎李四”,則先不問事跡,縣官只見綽號,就覺得他們是惡棍了。
月球只一面對著太陽,那一面我們永遠不得見。歌頌中國文明的也惟以光明的示人,隱匿了黑的一面。譬如說到家族親舊,書上就有許多好看的形容詞:慈呀,愛呀,悌呀,……又有許多好看的古典:五世同堂呀,禮門呀,義宗呀,……至于諢名,卻藏在活人的心中,隱僻的書上。最簡單的打官司教科書《蕭曹遺筆》160里就有著不少慣用的惡諡,現在鈔一點在這里,省得自己做文章——
親戚類孽親梟親獸親鱷親虎親歪親
尊長類鱷伯虎伯(叔同)孽兄毒兄虎兄
卑幼類悖男惡侄孽侄悖孫虎孫梟甥
孽甥悖妾潑媳梟弟惡婿兇奴
其中沒有父母,那是例不能控告的,因為歷朝大抵“以孝治天下”。
這一種手段也不獨訟師有。民國元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好議論,而且毫無顧忌地褒貶。常常被貶的一群人于是給他起了一個綽號,曰“章瘋子”。其人既是瘋子,議論當然是瘋話,沒有價值的了,但每有論,也仍在他們的報章上登出來,不過題目特別,道:《章瘋子大其瘋》。有一回,他可是罵到他們的反對黨頭上去了。那怎么辦呢?第二天報上登出來的時候,那題目是:《章瘋子居然不瘋》。
往日看《鬼谷子》,覺得其中的謀略也沒有什么出奇,獨有《飛箝》中的“可箝而從,可箝而橫,……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這一段里的一句“雖覆能復”很有些可怕。但這一種手段,我們在社會上是時常遇見的。
魯迅散文雜文二:而已集(9)
這是一宗恩典。
不但此也哩。你如有一點產業,那是他賞賜你的。為什么呢?因為倘若他一提倡共產,你的產業便要充公了,但他沒有提倡,所以你能有現在的產業。那自然是他賞賜你的。
你如有一個愛人,也是他賞賜你的。為什么呢?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他只要說一聲“來!”便都飛奔過去了,你的當然也在內。但他不說“來!”所以你得有現在的愛人。那自然也是他賞賜你的。
這又是一宗恩典。
還不但此也哩!他到你那里來的時候,還每回帶來一擔同!一百回就是一百擔——你如果不知道,那就因為你沒有精神的眼睛——經過一年,利上加利,就是二三百擔……
阿阿!這又是一宗大恩典。
于是乎是算賬了。不得了,這么雄厚的資本,還不夠買一個靈魂么?但革命家是客氣的,無非要你報答一點,供其使用——其實也不算使用,不過是“幫忙”而已。
倘不如命地“幫忙”,當然,罪大惡極了。先將忘恩負義之罪,布告于天下。而且不但此也,還有許多罪惡,寫在賬簿上哩,一旦布,你便要“身敗名裂”了。想不“身敗名裂”么,只有一條路,就是趕快來“幫忙”以贖罪。
然而我不幸竟看見了“新時代的新青年”的身邊藏著這許多賬簿,而他們自己對于“身敗名裂”又懷著這樣天大的恐慌。
于是乎又得新“世故”:關上門,塞好酒瓶,捏緊皮夾。這倒于我很保存了一些潤澤,光和熱——我是只看見物質的。
九,十四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九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246演講會講稿
我今天所講的,就是黑板上寫著的這樣一個題目。
中國文學史,研究起來,可真不容易,研究古的,恨材料太少,研究今的,材料又太多,所以到現在,中國較完全的文學史尚未出現。今天講的題目是文學史上的一部分,也是材料太少,研究起來很有困難的地方。因為我們想研究某一時代的文學,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環境,經歷和著作。
漢末魏初這個時代是很重要的時代,在文學方面起一個重大的變化,因當時正在黃巾247和董卓大亂之后,而且又是黨錮的糾紛之后,這時曹操出來了。——不過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志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現在我們再看歷史,在歷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為通常我們曉得,某朝的年代長一點,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為什么呢?因為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恭維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別朝人,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記載上半個好人也沒有。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頗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說壞話的公例。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研究那時的文學,現在較為容易了,因為已經有人做過工作:在文集一方面有清嚴可均輯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晉南北朝文》。其中于此有用的,是《全漢文》,《全三國文》,《全晉文》。
在詩一方面有丁福保輯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丁福保是做醫生的,現在還在。
輯錄關于這時代的文學評論有劉師培編的《中國中古文學史》。這本書是北大的講義,劉先生已死,此書由北大出版。
上面三種書對于我們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能使我們看出這時代的文學的確有點異彩。
我今天所講,倘若劉先生的書里已詳的,我就略一點;反之,劉先生所略的,我就較詳一點。
董卓之后,曹操專權。在他的統治之下,第一個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嚴的,因為當大亂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亂,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曾自己說過:“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這句話他倒并沒有說謊。因此之故,影響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風格。——就是文章要簡約嚴明的意思。
魯迅散文雜文三:三閑集(2)
亞妙女招待看!啟者:久在如意茶樓,用諸多好,毆辱我兄弟,及用滾水來陸之兄弟,靈端相勸,置之不理,與續大雌雄,反口相齒,亦所謂惡不甚矣。昨晚在此二人毆打已捶,亦非介意,不過小小之用。刻下限你一星期內答復,妥講此事,若有無答復,早夜出入,提防劍仔,決列對待,及難保性命之虞,勿怪書不在先,至于死地之險也。諸多未及,難解了,順候,此詢危險。七月初一晚,卅六友飛天虎謹(據八月一日《循環報》)
某筆兩篇
昨天又得幸逢了兩種奇特的廣告,仍敢執紹介之勞。標點是我所加的,以醒眉目。該稱什么筆呢,想了兩天兩夜,沒有好結果。姑且稱為“某筆”,以俟博雅君子教正。這回的“動機”比較地近于純正,除希望“有目共賞”外,似乎并不含有其他的副作用了。但又生了一種妄想。記得前清時,曾有一種專選各種報上較好的論說的,叫作《選報》272。現在如有好事之徒,也還可以辦這一類的刊物。每省須有訪員數人,專收該地報上奇特的社論,記事,文藝,廣告等等,匯刊成冊,公之于世。則其顯示各種“社會相”也,一定比游記之類要深切得多。不知cf男士273以為何如?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午飯之前
其一
熊仲卿榜名文蔚。歷任民國,所長,處長,局長,廳長。通儒,顯宦,兼作良醫,尤擅女科。住本港跑馬地黃泥涌道門牌五十五號一樓中醫熊寓,每日下午應診及出診。電話總局五二七零。
(右一則見九月二十一日香港《循環日報》。)
謹案:以吾所聞,向來或稱世醫,以其數代為醫也;或稱儒醫,以其曾做八股也;或稱官醫,以其亦為官家所雇也;或稱御醫,以其曾經走進(?)太醫院也。若夫“,所長,處長,局長,廳長。通儒,顯宦”,而又“兼作良醫”,則誠曠古未有者矣。而五“長”做全,尤為難得云。
其二
征求父母廣告余現已授中等教育有年,品行端正,純無嗜好。因不幸父母相繼逝世,余獨取家資,來學廣州。自思自覺單身兒子,有非常之寂寞。于是自愿甘心為人兒子。并自愿傾家產而從四方人事而無兒子者。有相當之家庭,且欲兒子者,請來函報告(家庭狀況經濟地位若何),并寫明通訊地址。俟我回復,方接洽面商。閱報諸君而能介紹我好事成功者,應以百金敬酬。不成功者,當有謝謝。申一○六
通訊處廣東省立第一中學校余希成具。
(右一則見同日廣州《民國日報》。)
謹案:我輩生當澆漓之世,于“征求伴侶”等類廣告,早經司空見慣,不以為奇。昔讀茅泮林所輯《古孝子傳》,見有三男皆無母,乃共迎養一不相干之老嫗,當作母親一事,頗以為奇。然那時孝廉方正,可以做官,故尚能疑為別有作用也。而此廣告則挾家資以求親,懸百金而待薦,雒誦之余,烏能不欣人心之復返于淳古,表而出之,以為留心世道者告,而為打爹罵娘者勸哉?特未知閱報諸君,可知廣州有欲兒子者否?要知道倘為介紹,即使好事不成,亦有“謝謝”者也。
無聲的中國
——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會274講
以我這樣沒有什么可聽的無聊的講演,又在這樣大雨的時候,竟還有這許多來聽的諸君,我先應當聲明我的鄭重的感謝。
我現在所講的題目是:《無聲的中國》。
現在,浙江,陜西,都在打仗,那里的人民哭著呢還是笑著呢,我們不知道。香港似乎很太平,住在這里的中國人,舒服呢還是不很舒服呢,別人也不知道。
表自己的思想,感給大家知道的是要用文章的,然而拿文章來達意,現在一般的中國人還做不到。這也怪不得我們;因為那文字,先就是我們的祖先留傳給我們的可怕的遺產。人們費了多年的工夫,還是難于運用。因為難,許多人便不理它了,甚至于連自己的姓也寫不清是張還是章,或者簡直不會寫,或者說道:chang。雖然能說話,而只有幾個人聽到,遠處的人們便不知道,結果也等于無聲。又因為難,有些人便當作寶貝,像玩把戲似的,之乎者也,只有幾個人懂,——其實是不知道可真懂,而大多數的人們卻不懂得,結果也等于無聲。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魯迅散文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魯迅散文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