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10篇
接下來還有擺菜、說吉祥話、旁人獻茶等。但最讓人喜聞樂見的是舞龍了。舞龍的隊伍從入口沖了進來,他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排著整齊劃一的隊形,舉著頭頂上的龍左搖右擺地舞著,動作極為協調。他們舞動著的不僅是頭頂上的龍,還舞動著他們的青春,舞動著他們的熱血,更舞動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舞龍的表演者舞得那么精彩,也讓人們躍躍欲試,想大展身手一番。
“龍”走了,“菩薩”來了。那“菩薩”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著的。他們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飛,一點兒也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活動在人們燒香、拜菩薩中落幕了。
家鄉的風俗,以獨特的文化被世人傳承,像一壇陳年美酒沁入人們的心田。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2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間所流行的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湯圓,而軟糯香甜的湯圓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團圓圓。湯圓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節。
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碗中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再加入開水,不斷揉面,直至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揪下若干面團,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求得中間掏個洞,雙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將餡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圓。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里,不一會兒就熟了。
吃著美味的湯圓,媽媽給我講了關于湯圓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于江面,色白,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皆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詢問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復興之兆。”楚昭王聽后喜出望外,正好那日是正月十五,之后,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制此果食之。
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幸福,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后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成了習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3
甘肅的面,一絕!
廚師端來我已等候多時的面,“牛肉面”我的最愛,凡是親戚、朋友爾等要來甘肅,我是一定會向他推薦的。紅油飄香,牛肉緊實而絕不會發干,白蘿卜、蒜苗末,與黃亮黃亮的面所配合,是西北人民樸實堅強的結晶,是西北人民的爽快豪情,香的教你咂嘴,辣的使你爽快……
不管是平時生活或是過年節日,面是甘肅人桌上不可少的。記得我第一次吃這樣“西北的美食”還是兩三歲,奶奶端來臊子面,從滿是香湯的碗中挑出一根均勻飽滿的面來,只見面越拉越長,我因怕燙,不敢一口吃下去,只能咬住一頭慢慢將面吸入口中,那一刻,我眼中發亮,嘴里不說話,好似是“此面只應天上有”的驚奇。那一刻,勾起了我對面食的向往。
年,一個人們歡聚一堂的時候,人們無時不在歡樂之中,而在離新年還有幾小時的下午,不妨來一碗涼面吧,口感彈牙,清爽,上面加兩勺辣椒油與小菜,口味也是驚艷的很。
甘肅,一片在高原上的土地,它孕育那樣豪放的情結,激發了人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就是這樣才會有這樣美味且樸實的民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4
春節時,常常有些地方的風俗各不相同,今天我要介紹我家鄉的風俗習慣,“福到了”。
“福到了”出自諧音,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貼上一個“福字”,而有些家庭會將“福”字故意貼倒,如果有人一來,就會說“你家福倒了、福倒了”。“福到了”寓意著這一家的福氣到了,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福到了”這種寓意一般是在小鄉村和小城市里十分廣泛。家家戶戶會將買好的福字倒貼在門上,四周再貼上春聯。“福到了”就完成了。“福到了”一般是老人們口口相傳,一輩一輩地傳了下來,“福到了”也有一個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做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清除這場災難,就命令全城的人必須在門口貼上一個福字。有一戶人家不認字,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見了,大怒命令要把那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不妙,就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要來訪故意將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了嗎”皇帝一聽,也對呀,便下令放人。一場大難終于過去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福到了”。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5
正月十五,媽媽按照萊蕪人的習慣家家都要點燈籠,湯圓。所以我家一直都是這樣過的。
當天晚上天上下著毛毛雨,無法再在街上點上燈籠,所以只能再加點,聽媽媽說:“點燈籠要到黑暗的地方點表示著前途無限,萬事如意。”
最有趣的莫過于是全家圍在一起吃飯和做湯圓了。
媽媽先將糯米,芝麻,花生都拿了出來,再把拿出來的糯米粉放在一個大碗里放一些水。爸爸力氣大和面的任務就交給他了,面和好了,然后就是我和爸爸在旁邊干看著了。因為只有媽媽的湯圓做的最純正,皮薄個小,還特別圓,但是我看著這么圓,于是就忍不住問媽媽,為何這么圓呢。媽媽說:“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團圓,所以我們大人習慣把湯圓做的越圓越好,我看著這一排排大小均勻的湯圓,發現有幾個害群之馬漏網之魚混在其中,于是我便將燈籠放下并洗了把手,把他們全都拿在了手中邊搓邊說:“圓,圓圓,圓……”,“水開了”爸爸喊,我立馬把我搓好的小圓球放進了水中。
望著這些熱氣,我心中默默地祝愿:我們和祖國都有一個圓滿的家庭。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6
我們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春節的一些風俗。
首先,得從大年三十早上說起,早上媽媽和奶奶會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干凈。然后吃完飯我就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時間一晃,到了晚上,親朋好友都回到家中。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子坐在一起玩著手機,聊著天。而大人們在房間里有的打牌、有的打麻將,還有的在看春晚。直到很晚,才上床睡覺。
大年初一早上,我總會早早地起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寓意著這一年都甜甜美美。新的一年就在爆竹聲中開始了。
這時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中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有了這句詩的熏染,春節的氣氛又變得更加濃厚起來。伴隨著一聲聲的祝福,新年的拜年環節到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了。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就變得鼓鼓的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火,五彩繽紛,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7
過年了,過年了。在我們傳統的中國節日里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風俗我就來說說我們家鄉的特殊風俗吧。
大家都知道,在農歷23號這天是小年。一到小年過年的氣息就已經彌漫開來。
小時候聽爺爺說呀,過小年當天不能出門,我很奇怪,也告訴我,據說呀,是因為后半夜灶王爺要查人口,看看家里幾口人,根據人頭發糧食。所以在祭灶這天,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求學,都必須趕回家里。
“小年到,燒餅俏”這是奶奶經常說的一句俗語。按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燒餅,預示著來年日子紅紅火火,還有呀,聽爺爺說灶王爺也愛吃燒餅呢。
過完小年還有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買塊肉……但在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二十八貼花花了。
在這一天里,家里的學子都要忙著貼上迎春的對聯啦。而貼對聯也是有要求的一上聯要貼在右手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橫批是從左往右讀的二最后一個字為擇聲的是上聯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的是下聯。而我今年也幫了爺奶奶,爸爸媽媽貼上了迎春的對聯。
在每個家鄉都有不同的習俗做法,也是不同的,但我們家鄉的習俗是我最喜歡的了。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8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風俗,我的家鄉也有一個習俗,很特別,想想都覺得有趣。
記得一次出遠門,我剛坐上車,忽見腳下一根樹枝,就隨手撿起,想扔出去。爸爸大喝一聲:“住手!”我嚇了一跳,見爸爸很認真地說:“放在車上,能辟邪!”
我于是很好奇,問道:“一根樹枝就可以辟邪?”爸爸笑著說:“這可是桃木劍,斬妖除魔,是我們靈璧人的守護神。”我便央求爸爸,把緣故說清楚了。爸爸點點了頭,說出了一個很久以前的故事。
相傳唐玄宗年間,靈璧人鐘馗高中狀元,皇帝很高興,于是就面見鐘馗,誰知鐘馗長得一副兇神惡煞的面孔,玄宗便不高興,怕有辱斯文,便劃掉了鐘馗的功名,沒料到鐘馗心中不服,當場就撞死在大殿的柱子上。
話說鐘馗到了冥界之后,一身正氣,又很能打鬼驅邪,于是斬妖除魔的鐘馗得以揚名,還被賜福名為“鎮宅圣君”,因為鐘馗用的是桃木劍,所以,從唐朝起,靈璧人出遠門必折桃枝以敬鐘馗,說是桃枝夜路驅邪,白天迎福,是居家旅行必備之物。爸爸說完,哈哈大笑,我也跟著笑了,趕緊把桃枝恭恭敬敬地放好。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獨一無二的風俗,同學們,你的家鄉有什么有趣的風俗嗎?說給我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9
春節到了,我們全村人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歡慶活動——扒豬頭。
扒豬頭是我們村年前祈福的習俗,為了祈禱來年會更好。大人們在扒豬頭前要先擺上祭祀物品,首先就是一個大大的豬頭,還有一只大公雞和一條活魚放在一個大盆里,桌子上還擺上了酒、香、蠟燭、水果、元寶……人們進行祭祀大禮,放完鞭炮,把魚放生,這時大家一擁而上,扒起了豬頭。
小朋友們直喊:“我要雞腿!我要豬耳朵!……”大人們則徒手上陣,用有力的大手精準地“庖丁解牛”,為我們分割,送到小朋友的手上,當然上陣之前他們已經好好把手洗干凈了。等小朋友們都滿足了,大人們則拿起酒杯,一邊喝著酒,一邊吃著豬頭肉,慶祝新年快樂。
我喜歡吃雞翅,于是我也加入了撕肉的隊伍中,我扒下一個誘人的大雞翅大快朵頤地吃了起來。最后大家把肉都吃光了,就發起了微信紅包,搶完紅包大家在歡聲笑語中一起慶祝著新年快樂!這時忽然有人喊道:“下一家要開始扒豬頭啦!”于是我也跟著大部隊來到了下一家,開始又一輪地扒豬頭,一直到了十點多才結束,大家互道晚安各自回家,我也跟著家人一起回家了。
扒豬頭,是一年里我最喜歡的活動了,真希望明年快點到來,這樣就能再一次扒豬頭了。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500字篇10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地域廣闊,每地的風俗不盡相同。在我的老家,祭祀是最重要的風俗習慣。
每年都會有好幾次祭祀。大年三十祭天地,正月初一祭祖宗,清明節祭亡親,八月十五祭各路天神,小年祭灶王,除此之外,去世親人的生辰忌日也都得祭祀。各種祭祀名目加起來足有十天半月。
這些五花八門的祭祀中,最隆重的,當然是祭天地。
從臘月二十五六,賣黃紙、紙元寶、蠟燭和香棒的就多起來。一開始趕集,人們就迫不及待地擠到攤子邊,將這些禮器哄搶一空。從遠處看,攤子上人擠成堆、禮器擺成山,在陽光下成了一片耀眼的金山金海。
三十下午,當第一聲炮響在天空中傳開,地上就擺好了神位。一疊折成寶劍頭狀的黃紙上書“天地人三界之靈位”,用竹簽固定于香爐內。旁邊擺著色澤鮮艷的橘子,花樣新奇的花饃,還有一碗剛從鍋里盛出的餃子,擺在素凈的小木桌上供天帝享用。
接下來,焚起三柱香,點兩根燭,跪在地上磕三個響頭。在暮色中,溫暖的橘色燭光,帶著對來年的祈福,燃燒在這新年的夜里。燒著的紙灰翩翩起舞,像一群黑蝴蝶,飛入新的一年……
“國家大事,唯祭與戎。”祭祀,難道不是家鄉最美的一道風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