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的啟示
《河中石獸》記載了沉入河底的重物(石獸)在水流作用下慢慢逆流而上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獸的啟示,歡迎閱讀參考。
河中石獸的啟示一
清代著名文學家、官場名人紀昀,也就是現在大家因為看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而熟知的那個紀曉嵐 (1724-1805,今河北獻縣人),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他一生著述頗豐,在其代表作品《閱微草堂筆記》中,講述了一個如何打撈河流中的石獸的奇異故事,多年以來,傳為佳話。
這段記載,對于我們認識河流水性,了解水流的規律,也即現代的流體力學,頗有啟示。
《閱微草堂筆記》中載:某地某寺廟沿河而建,早年被洪水沖毀,多年后重修。僧人們劃船打撈當年被洪水沖走的廟門前之石獸。在廟前河里無果,便順流而下尋出十余里,仍未果。當地一老河工見此情景說道,應當逆河流而上去尋找。眾人聽了皆笑。
老河工解釋說:石獸大而重,必沉于河底。流水沖擊河底石獸,水流就會在河底石獸迎水的一面慢慢形成沙坑,逐漸使石獸“倒滾”,如此年長日久,石獸必會“逆水而上”!
聽了這話,眾人將信將疑,便逆著河流向上游尋找。最后,果然在上游十幾里處找到了當年被大水沖走的石獸。
這段記載,凡是讀過的人,都印象很深,過目不忘。說明了老河工在多年的勞作實踐中,積累了對河流水性的深刻認識。
另一方面,它雖然講的是河水流淌之事,卻也映射出逆向思維之理。啟示我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凡事要多請教有經驗的行家;要按照客觀自然規律辦事;同時也要多備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同時感嘆,紀曉嵐固然聰明絕頂,但是他畢竟生長于當時在科技方面并不開化的中國,對近代自然科學既不大懂,也不感興趣。否則,他就會從近代自然科學的角度去闡釋這種現象,并可能去開創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河中石獸的啟示二
河中石獸講的是一個寺廟的山門的兩個石獸被洪水沖到河里了,寺院的和尚在河里尋找石獸。怎么也找不到。方丈說,可能被沖到下游了,到下游找。一教書先生說,石獸那么重,應該在原地沉到泥沙里了。有一個老船工卻說,石獸可能跑到河水上游了。因為河水不斷沖刷石獸下的泥沙,泥沙沖走了,石獸就往上游走點。這樣不斷沖刷,就不斷地往上游走。所以石獸就跑到上游去了。后來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獸。這個故事有點離奇,但卻教給我們一個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觀察思考,要聯系實際,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實情況。
河中石獸的啟示三
許多事情往往有著復雜的內在,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不要范經驗主義錯誤,實踐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