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由來和特點
秋分的由來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八月中氣秋分,一般在公歷9月22日前后,古語稱“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各地(兩極除外)都是晝夜平分。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稱秋分。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意味著真正進入秋季。因北半球天氣轉(zhuǎn)涼,大雁、燕子、杜鵑等開始成群結(jié)隊地從逐漸寒冷的北方飛往南方。《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2016年9月22日22:21迎來“秋分”節(jié)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
秋分節(jié)氣的特點是什么
秋分以后氣候開始轉(zhuǎn)涼,氣候特征是涼、燥。
我國古人將秋分時節(jié)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fā)聲,秋分以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打雷現(xiàn)象比較少了。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洞穴中,并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秋分時節(jié)降水量也開始減少,天氣干燥,水蒸發(fā)快,所以河湖中的水量減少,以致一些沼澤及水洼處干涸起來。
按氣候?qū)W上的標準,“秋分”時節(jié),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qū),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為物候上的秋天了。
秋分適宜吃的水果
1、石榴
石榴也是可以潤肺的食物之一,它能止煩渴,生津,有津液不足以及口干、喉燥癥的人可以食用石榴,石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將它搗爛成汁或煎湯喝。
2、柑橘
秋冬季節(jié)潤肺還可以吃柑桔,除了可以潤肺止咳,柑桔還可以醒酒利尿,一些身體虛弱或是熱病之后又津液不足、傷酒煩渴的人可以食用。
3、葡萄
葡萄有著益氣益血、利尿、補肝腎、生津的功效,秋冬季節(jié)可以食用葡萄滋陰去煩。可以直接把葡萄搗爛成汁液,然后再加蜂蜜煎膏,用開水沖服。
4、橙子
橙子富含維生素B1,該維生素對保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至關(guān)重要。另外,適量吃橙子還可有效增加唾液分泌,促進消化,緩解咳嗽,保護肺臟健康。建議每天最好吃1-2個橙子。
5、楊桃
楊桃中糖類、維生素C及有機酸含量豐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補充人體的水分而止渴,并使體內(nèi)部熱或酒毒隨小便排出體外。
秋分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的確,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jié)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fā)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2、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tǒng)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tǒng)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jié)吃鴨子,就是秋分時節(jié)大家一起采取行動,推翻元人統(tǒng)治。而且,八月份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鴨肉
3、大閘蟹
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秋分時節(jié)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jié)。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的。
4、梨
雪梨是寒性水果,有潤燥降火之功效。秋燥之時,吃梨是上佳之選。梨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譽。秋季氣候干燥,人們常感口鼻干燥、皮膚瘙癢,容易產(chǎn)生干咳少痰等不適,此時每天吃一兩個梨則可以有效緩解秋燥,有益身體健康。
秋分節(jié)氣習俗
一、豎蛋
秋分時節(jié)有著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具體做法便是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
二、候南極
因為我國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極星(也稱“南極仙翁或老人星)南極仙翁一年內(nèi)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見到,且一閃而逝,極難見到,春分過后,更是完全看不到。南極仙翁又稱南極真君,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老壽星,為元始天尊座下大弟子。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或“老人星”。
所以古時把南極星的出現(xiàn)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歷代皇帝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lǐng)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在《史記·天官》中有記載:“南極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于南郊。”
三、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qū),昔日四邑(現(xiàn)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zhèn)的謝姓,有個不成節(jié)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xiāng)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四、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xiàn)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nóng)歷節(jié)氣,還要印上農(nóng)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nóng)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五、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nóng)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米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shù)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